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27383
大小:29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5
《运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汪洪炎论文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物理教改的新举措,但如何有效地落实于日常教学中却有待探讨,文章通过对实验分析,提出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具体策略。文章包括运用实验探究的依据、主要程序及要求、教学中具体运用实验探究的策略及感想和体会几部分。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得到了逐步加强,但是,在目前教学中,存在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仍停留在呈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这一层次上,对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为此,新的物理教学大纲特别提出了研究性实验课题的要
2、求,并给出了参考课题,可见,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已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对物理教学实际,想通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探究为主线,能力发展为主旨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能将实验有效渗透到日常物理教学工作中,使实验和常规教学教好地整合,更好发挥实验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作用。笔者认为,运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即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态度及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发展性学力形成的一个有效途径。二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1、由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决定运用实验的
3、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品质,其本身就是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运用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及方法,更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所在,如果仅靠简单的语言展示本应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体验得出结论,其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的科学方法,正如一个游泳教练教学生学游泳时,只注重理论传授而不引导学生下水体验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第10页实验是一种有目的、可控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有效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能较好的弥补学生亲身体验的不足和学生个体间体验的差异。例如在教学失重超重知识时,在举例乘电梯的失重超重感受时,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除极个别曾经
4、乘过或去游乐园玩过的学生外,基本没有直接感受过,而接着改用可乐瓶装水来演示失重现象获得了较好效果,然后又用体重计请学生演示上下蹲时观察体重计示数变化来体验超失重现象。其次,实验能再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学生原有的体验或生活经验许多只停留在表象,有时会形成一些错误认识,使学生难以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造成类似亚里士多德式的误区。因此,必须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运用实验加以简化和纯化以再现事物本质。如教学中重现斜面理想实验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运用两把鞋刷演示说明传送带上物体在加速时和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所受摩擦力情况;运用玻管抽气演示实验再现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现象的本质特性,可见实验在
5、教学中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2、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认知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有规律的认识活动,而物理学习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习始于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刺激,学生从物理环境中接受刺激主要有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及具体任务等感性信息,然后经过思维的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加工过程,使得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及过程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挖掘出有待探究的问题,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具体到抽象的飞跃,然后再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思维从抽象到具体。可见学生学习知识必须经过一个科学的简约再生产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教学中应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物理环境,让学生在物
6、理环境中受到全面的思维训练,而探索物理知识及解决问题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就是实验,对此,在教学中我们深有体会。例如,在传授静电平衡知识教学中,学生对带电物体电荷分布在表面难以理解,即在认知上表现为难以顺应,这时教师做好法拉第圆筒实验一下子就把学生疑惑解决了。又如在平抛运动中有一个典型题:雨伞半径为r,边缘高出地面为h,让雨伞以角速度旋转w,使雨点从边缘甩出落到地上,求雨点在地上所形成的半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同学认为半径就是平抛运动水平位移,有一次在教室里我发现有一把雨伞当堂进行了演示,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因此用实验探究是教学的理想方式。3、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第1
7、0页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动机成份表现形式,是推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求真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激发兴趣是整个教学程序中的重要一环,而物理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及探索兴趣,其中探索兴趣是探索事物变化因果关系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发展。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通过活动来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