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

ID:9920249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_第4页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大丰教育学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朱荣霞工作单位:大丰市小海中学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基于此,我校申报了《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本地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

2、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在缺失爱的环境中,相信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他们的感情需要寄托

3、,他们的心灵需要慰藉,他们搞早恋,他们用武力渲泄,他们不想上学,他们变得放荡、堕落、暴力… 2、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从而使得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家长的监督,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控力都较差,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不健全问题。   

4、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力日渐增多,从而使我市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大市,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如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68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达到140人

5、,占全校总人数的近30%。“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项研究,寻找留守儿童产生焦虑厌学的心理原因。  2.通过本项研究,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6、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项研究,探索出疏导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厌学心理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  2.找到疏导留守儿童焦虑厌学的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   1.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儿童心理研究》,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 2.调查法  (1)和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  (2)倾听相关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  (3)走访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了解他们和子女的交流情况,对子女的期望

7、以及他们担忧的问题。 研究对象:我校的留守学生及部分外校的留守学生。 五.研究步骤   1.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搜集有关留守儿童的资料,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现状。  2.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系统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情况,心理特征;走访部分监护人,了解他们的文化构成,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走访部分教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在校情况。   3.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找出留守儿童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