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

ID:9888870

大小:11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3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_第1页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_第2页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_第3页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_第4页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作者简介:苗逢春(1971-),男,山东临朐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批准号:AHA010019-38。因文字过多,本文标题被编辑改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87-95页。苗逢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北京,100875)[摘要]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

2、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在系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效、高效、普遍地应用信息技术,落实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实效;并通过“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持续发展自身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并以此推进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工作。[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教学实效性信息技术整合素养专业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模式教育部2000“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1

3、]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近几年,我国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加快,到今年年初,全国中小学约有计算机367万台,平均51个学生一台,全国建成校园网和局域网约10687个。[3]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教学实践

4、和有关的教研活动是有效利用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发挥整合实效性的关键。为了确保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推进,中小学教师应通过专业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实效性。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实效性分析从教学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追求信息技术在保证课程目标达成及支持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性。(

5、一)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整合目标,追求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实效1.坚持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取向——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教学是现代技术应用于课程领域的一种具体形态,必然受到技术应用取向和课程理念的双重影响。技术是因人的需求应运而生并因人的需求而不断改进发展的,应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中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性化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必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服务对象——学生的需要确定应用目

6、标和应用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重的应用明显呈现出从技术本位(technology-based)向课程本位(curriculum-based)转化的趋势,即从围绕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到从课程的需要出发论证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潜在优势,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潜在优势。[4]这主要体现在:(1)重视9结合学科领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整合有关课程资源,而不是“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2)重视从不同教/学方式对

7、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需要出发,有机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而不拘泥于信息技术的形式而实施所谓的“网络教学”或“多媒体教学”;(3)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注重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例如,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CognitionTools)[5]和思维工具(ThinkingTools)[6]为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和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或者利用

8、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方便快捷的交流合作工具,促进学生的交往、合作和社会化发展;[7](4)与此相联系,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模式也趋于综合化和多样化,强调在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活动中作为效能工具(ProductivityTool)、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Tools)、研究工具(ResearchTools)、问题解决工具和决策工具(Problem-solvinganddecision-makingtools)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