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

ID:9851866

大小:249.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2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_第1页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_第2页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_第3页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_第4页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侗族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田野调查研究———以贵州黎平平地村为例潘全英(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在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黎平县,封闭落后的山地环境促使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广泛操持;近年来商品经济农村市场的深度拓展以及在侗寨经济中逐渐确立的主导地位,使大量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技艺快速走向了绝迹的边缘。本调查选取在手工织布技艺的衰落中极具典型性的黎平县平地村,重点从该技艺目前被操持的境况以及村民心理的层面,力图实况反映该技艺传承发展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外界的研究开发打开真实的内部视野,促进传统技艺原始持有人与政

2、府、企业、学术界的理解和沟通。关键词:传统手工技艺;织布;田野调查;传承;侗寨中图分类号:TS9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1)03-0141-06平地村便是上述少数焦点之外的众多被世人遗忘的侗族村寨之一。它处在县城西北38公里处,有一条泥石公路盘旋延伸经过,全村200多住户近1000人口均是侗族并以侗语交流,除部分老年人还时有穿着早年自制家机布①便服外,着装与汉人无异。虽然服装、被面等村民日常蔽体防寒所需没有再求助于家机布,但闲置在阴暗角落里布满尘埃的古老织布机,却是诸多过客新奇而意欲探寻的独特

3、景象。劳务输出近年来一直是该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渠道,他们仅种植少量粮食蔬菜维持家庭食用,部分自然资源出售(木材、野生药材、野生食材)和本地务工(摘采茶叶、搬运杉木)也多方面地促进了村民的增收,②但传统手工织布技艺从未被纳入他们可能增收的副业行列。未受旅游推广、产业化运作等外来商业模式的干涉影响而自然传承的原生性,以及它代表了外出务工大潮下“留守的小农经济”也快速丧失了传统一、调查点简介及选择理由自古以来便是侗疆腹地、侗文化中心的贵州黎平县,深处黔湘桂三省交界,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1],其保存至今

4、的神奇古朴、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是各界学者、专家和机构进行侗族原生态文化调查研究与实验的理想园地。在清新响亮的“侗族大歌”引领下,在当地政府倡导民俗旅游的政策背景下,肇兴、堂安、地扪、黄岗、纪堂、平善等保存完整又极具特色的偏远侗寨日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以银饰、侗锦为代表的侗族服饰文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兴趣。而就目前面临侗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危机之下的拯救与保护主题,以上述几个被当地政府隆重推出并为外界力量介入开发保护的村寨为典型的相关报道较多,而更多的乡间侗寨则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里,悄无声息地逐渐丧失着民族古稀的韵味。田野调查收稿

5、日期:2011-06-17基金项目: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青年社科基金课题项目作者简介:潘全英(1981-),女,苗族,贵州黎平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①当地及附近村寨通用的说法,即他们用织布机自制形成的有别于机器大规模产出“洋布”的手织布,通常又被外界称为(老)土布、(老)粗布等。②尽管从量化角度看是很微弱的,而且也是不确定、不稳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的大多数侗族村寨的典型性,兼具深入展开田野调查的便利性,①是笔者选择该村寨作为田野调查点的原因。二、调查方法与手段本次调查的施行源于2010

6、年暑期笔者短暂拜访期间,原定探亲访友的安排意外地增添了对传统手工织布的深刻印象,而仓促中又有太多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想到并及时弄清楚。怀揣满腹的疑惑,时隔半年之后,笔者再次来到平地村亲戚家,利用多数外出人员都返乡过春节的绝好时机,进行了寒假一个多月的蹲点式深入田野调查。通过“串寨”这样一种当地盛行的泛交往方式,参与多个妇女群的家庭聚会、频繁出入村民聚集的公共场所、参与村小学教师的集体活动、入户访问村领导及个人随机访谈等,广泛听取了各个层面的观点和意见,也实际观察到了平地村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现状的丰富展现,深切体会到了在目前大趋势下其

7、“传承与发展”在村民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举步艰难。具体言之,本调查主要通过多层面整体了解、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该村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现状和特征,村民(主要是女性)②对自己族群传承织布技艺的观点、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最大的威胁来自哪里、该技艺应由谁所有、谁有权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从中受益、目前通行的旅游及产业开发保护模式推广到自己传承织布技艺中的观点和忧虑、以及对于促使对该技艺使用和传承有什么好的想法等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艰苦细致的田野作业,旨在从一个来访者的旁观角度逐渐转变到该传统技艺实践者的内部视野,力求反映他们的“来

8、自一线的呼声”,说出他们的困境、需求和渴望,促进掌握传统织布技艺村民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的沟通,促成他们认可并能大力支持、能够形成保护主力、有活力的传承保护机制。JournalofOriginalEcologicalNationalCulture三、调查结果及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