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

ID:9843559

大小:26.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_第1页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_第2页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_第3页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_第4页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摘要:中日韩三国人虽然长期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生活,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三国人长期生活在共同的文化圈里。从中日韩各国的思想意识方面入手,对三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并且概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意识差异中日韩作者:崔景明(1958-),女,河南安阳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 一、儒家文化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韩国、日本等,在历史上都用汉字,崇尚儒学,形成所谓“汉字文化圈”或“

2、儒家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古朝鲜的三国时代,高句丽开始使用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由于汉字的使用和通行,导源于中国的儒学,亦随之传到朝鲜半岛新罗统一三国以后,大量向唐王朝派遣留学生,这些遗唐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在朝鲜弘扬儒学的生力军。高丽王朝末年,程朱理学传入,并成为李朝建国的指导理念,直至李朝为日本吞并,程朱理学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学又通过朝鲜传到日本。公元285年,百挤博士王仁赴日,进献《论语》和《千字文》。这是儒学典藉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及留学生把中国文化移植于日本,儒学成为日本上层统治者必须的一种文化修养。江户时代是日本

3、儒学的全盛时期,朱子学、阳明学都很发达。近代以来,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儒家思想体系,都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解构了。但作为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其中某些因素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还被激活,在不同程度上对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生作用。美籍著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曾分析说:“新加坡早已为深厚的儒家思想所浸润,至少每一个四十岁(甚至三十岁)以上的华人身上都有许多儒家的精神因子,不过不一定人人皆有此自觉而已。”余英时:《新加坡推行儒家思想教育的我见》,《星洲日报》1982年6月7日。1. 儒家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儒家思想尽管在不同时代因为历史需要不断得以建

4、构与重组,并且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焕发新的形象与内容,但其本质与核心仍未变。(1)人学本质:人本体论。儒学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而展开的,儒学充分肯定“人”在“天地”间的超越地位。儒学特别彰显人的主体精神,又十分重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尊严,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这儒家关心的焦点,也最能体现儒家文化的本质。儒家历来崇拜圣人,视圣人为理想人格的化身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可以说,在“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的问题上,儒家是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借以完善人的道德主体,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价值和

5、尊严。(2)思想核心:内圣外王。在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可以说是最重视“发明”“内圣外王之道”的。学者王泽应认为,儒家伦理作为中华伦理的主体构成,本身是一个熔铸着几代人思维和实践成果的复合型的立体伦理,它在历史中积淀起了既稳定强固又灵活变通、既自成一家又博采众家之长的特征。王泽应:《认识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的应有视角》,《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一期。二、中日韩三国儒学发展的比较分析1.儒学的发展对三国民族性格的塑造。儒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加上东亚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他至今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与潜力,并且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徐远和主编:《儒家思想与东亚

6、社会发展模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儒家文化绵延两千余年,它所哺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朝鲜民族和大和民族,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传统和高度智慧的民族。在今日东亚各国,儒家文化虽然不再占据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儒家文化的某些因素,尤其是儒家道德哲学的某些部分,依然具有相当的活力,一部分儒家道德原则、道德信念依然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这是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它将在长时间里对东亚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发生影响并发生作用。如果说,世界各国和民族都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那么,东亚各国的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自不应舍

7、弃本民族所固有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坚信21世纪将是东方的时代。我们说东方的时代,这意味着传统思想和文化将在世界史上起领先的作用。”[日]君冢大学,[中]吴鲁平,[韩]金哲秀:《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日韩青年的社会意识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40页。2.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历史文化特色。中国儒学凸显“仁”(仁恕)。“仁爱”观念居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核心。在儒学中,“仁”与“爱”“和”“恕”“公”等共同构成主导价值取向,并在历史上和中国社会制度形成一种互动关联。韩国儒学凸显“义”(义节)。朝鲜时代的士祸,逐渐酿造了韩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