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35399
大小:1.29 MB
页数:251页
时间:2018-05-11
《体育课程和教学研究方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LA100341】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论贾齐著251谨将此书献给已故恩师——江刺幸政先生251导读251如果说“为了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是相互关联的一体性存在,并且构成了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脉络和基本问题,那么,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它们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就构成了本研究的主旨。本书由课程篇和教学篇所构成,课程篇主要在课程层面围绕体育课程教育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展开,教学篇则主要从操作层面围绕如何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独特价值、如何理解基
2、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而展开。一.关于课程篇几十年来我国体育课程界曾经出现过若干次影响比较大的讨论,如体育课程是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争论、围绕体育课程内容的价值所展开的“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辩论、以及在课程改革以来发生的是否应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争议……。如果说这些争论的发生,来自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疑惑、质疑与追问,那么为什么这些性质相同的议题会在不同时期反复出现呢?包括讨论的参与者在内的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表面上近似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来自于“体育课程的价值是什么”这一深层问题的映射。更准确的说,我国
3、课程(含体育课程)理论界的诸多观点和说法(包括以上的讨论),都是建立在将“体育课程”的价值混同于“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及将“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这一集体无意识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理论认识或理论基础的缺陷,也就是导致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长期以来之所以东倒西歪甚至南辕北辙的深层原因所在。具体言之,由于使用价值所对应的都是特定需要的满足(比如将黄金在作为使用价值时则不能满足饥渴的需要),这决定了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使用价值作为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时,必然从特定需要的满足作为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的依据。比如当“篮球”或“跳箱”作为课程内容进入到体育课程之中时,课程的设置者就
4、有必要对于它们作为使用价值在未来是满足谁的以及怎样的需要予以明确的回答。在此时就会发现,我们251根本无法得到将它们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内容的充分理由。因为无论是从社会需要的立场出发还是从个体需要的立场出发,我们都找不到要求全体适龄儿童少年掌握这些运动技能的必要性。很显然,即便不将“篮球”或“跳箱”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即便学生没有掌握“篮球”或“跳箱”的运动技能,也不会因此妨碍他们未来的工作与个人生活。同样,由于使用价值的实现所对应的都是特定需要的满足,那么,体育课程作为使用价值所要满足的是怎样的需要,就构成了体育课程评价的依据。比如说,如果体育课程作为使用价
5、值所对应的是满足健身或娱乐的需要,那么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应该掌握怎样种类的运动技能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准才能够满足这些需要,就成为体育课程评价的依据。然而在这时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人那里以及在不同的环境条件背景之中,与健身或娱乐需要的满足所对应的运动技能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以上的这些质疑,最终将迫使那些坚持从使用价值的立场来解释体育课程的人不得不以身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作为“胜负手”。然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理由已经从根本上切断了体育课程有必要跻身于课程体系的命脉。因为隐藏在这个理由后面的潜台词是体育课程可以不是教学,从而构成了对课程是以教学为基本形态之教育的否定。
6、当然,这里的重点并非试图否定“篮球”或“跳箱”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也不是试图否定体育课程在满足健身或娱乐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功效,这里的重点在于以使用价值作为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时所遭遇的矛盾。很显然,仅仅从使用价值的立场出发,就必然导致在课程价值层面无法回应体育课程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和满足怎样的需要这一体育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以往历次讨论无果而终的深层原因所在。基于以上问题意识,在第一章中借鉴马克思研究商品价值的方法,以教育的价值形式(即“形成新人=传承文化”)这一假说的论证为依托,通过解析教育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论证
7、了“理性与情感的增生”是“教育的价值”这一251观点,从而为解释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是满足谁的需要和怎样的需要构建了理论假设。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从游戏论和主客体关系的立场出发,进一步就文化与人的关系这一构成体育课程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二.关于教学篇众所周知,“课程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我国体育课程界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比如以出现在体育课程中的“篮球”为例,到底是用“课程内容”还是用“教材”来对予以指称就是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所规定,而各个
8、地区则可以按照不同的教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