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的学案

《匡超人》的学案

ID:979445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0

《匡超人》的学案_第1页
《匡超人》的学案_第2页
《匡超人》的学案_第3页
《匡超人》的学案_第4页
《匡超人》的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匡超人》的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匡超人》的学案学习目标: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3、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

2、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广泛强烈的艺术对比吴敬梓采用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成为《

3、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意,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二)、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 吴敬梓通过真切而又传神的细节描写,揭示各种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反映各类社会矛盾,构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另一特色。《儒林外史》还有不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如严监生因为心痛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费油,以至临死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又如范进去寻汤知县打秋风,他因为守孝,连象牙筷也不肯用,但吃饭时,却在燕窝里拣了一个大虾

4、圆子送在嘴里。鲁迅先生说:“这分明是事实,而且是很广泛的事实,但我们皆谓之讽刺。”(《论讽刺》)(三)、利用艺术夸张,产生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我们知道,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采取的放大手法,其本质是形象的强化。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都是寓讽刺于夸张之中,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本质。范进对名利的潜心追求把命运押在科举业上,若痴若狂的精神状态;胡屠户的势利、迷信、愚蠢都是人物性格的本质。作者把这些真实本质的东西通过变形、夸张,成倍的夸大,使其原形毕露。这样就达到意趣横生,讽刺之光四射,给人留下

5、强烈的印象,起着深刻批判作用。二、合作探究,秀出风采1、谈出阅读小说后的初步感受(内容、形式不拘)2、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作者对笔下的匡超人及其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和抨击吗?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讨论一: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匡超人的无耻行为为自己开脱辩解你的独特感受对待家人的态度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

6、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见附录)2、讨论二: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三、小小辩论会:围绕匡超人变质的责任问题,进行小组辩论赛。(旨在培养个性化的解读,并能够根据文本

7、有责任大胆地谈出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辩题: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正方: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反方: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己善良,就不会变质。辩论过程(选定主持人,安排好时间和环节)四、写作练习   假如匡超人活在今天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至少想想一个场景,就人物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作描写。   附录 补充15回、16回的相关内容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他拜了两拜,结为兄弟。留他在楼上,收拾菜蔬,替他饯行。吃着,向他说道:“贤弟,你听

8、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