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第25卷第2期V01.25N0.2长春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Joernd岫岫NormalUn/ven~(HmnanifiesandalSden~)2006年3月Mar.2006论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李香珠(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庄子在《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虚构的几位形残而德全的残者形象是颇有意味的.他不仅借此揭示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生存困境;也通过与拘泥于形骸之见的形全丽德亏者的对照,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为截断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跳过形貌直指人心,体现庄子哲学
2、超理性的特点.这一类形象的成功构想又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绘哂以及文学作品中对仙人或得道高人形象的塑造.【关键词】<德充符>;残者;人生困境;理性直觉【中圈分类号】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一178x(2oo6)o2—0073-04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庄子对人生的思考不同于先秦诸子皆开始并立足于"人性",而是发端并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因而,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就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的理论方向和内容….庄子深邃地觉察到圊域着人的
3、生活展开的障碍,人的难以逾越的界限,即人生困境.庄子认为人生有自然的,社会的和自我的三方面困境.自然的困境是指死与生的限制,人加入了"万化"的行列,也就不能跃出"始卒若环"的圈子之外,因而,死亡也就成了人生第一位的,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社会的困境指时与命的限制,死生这一本身是属于自然性质的大限,完全地或经常地是在某种社会的因索作用下,以某一具体的,非自然的形式实现,这即是一种非人力所能干预的必然性,是谓之"命";"时"与"命"一样.是制约,囿限人的本性得以发挥,"足以呈其能"(《山木>)的一种客观力量,一种外在的必然性.一种构成人生困
4、境的因素.但"命"是诸种社会的,自然的力量的凝聚,蕴积,是一种内在的决定性;而"时"则是这些力量整体的展开,显现,是一个时代包括政治,经济,道德各方面的全部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两者的形态不同.自我的困境则是指性和欲,即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哀乐之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不能推却的情感,"人之生也,与忧俱生"(《至乐>).同样,利害之欲也是人所不能免除的,为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庄子清醒地意识到人人都必须面对来自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这三重困境.而如何才能面对困境而处之泰然,不被困境所扰是庄子要致力解决的.庄子希求超越——超越死生之限,"以死生为一条"(
5、《德充符>);超越时命之限,以达到安时处顺的"圣人之勇"(《秋水>);超越情欲之限,使"四六者不荡"而至"无为而无不为"(《庚桑楚>).而要超越困境达到理想的自由之境,这也就成了庄子人生哲学中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庄子>内篇中的《德充符>正是体现庄子这一人生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所虚构的几位人物正是庄子认为超越了人生困境而达到理想精神境界的"德全"者.他们已经"得"于"道"——一种能够体现宇宙的根源性,整体性和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种精神境界;他们已经具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境界——一种超越了生死,时命和情欲的"忘形"
6、与"忘情"的境界.他们已能做到物我俱化,死生同一;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存在荣辱,贵贱,好恶,是非之区别.【收稿日期】2006—01—05【作者简介】孛香球(1968一),女,浙江丽水人,丽水学院人文学院高级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硕士研宛生,从事中国文学研宛.?73?《德充符》分为六个部分.先写了五个小故事:孔子为王骀所折服,申徒嘉使子产感到羞愧,孔子的内心比叔山无趾更为丑陋,孔子向鲁哀公称颂哀骀它,踱支离无赈和大瘿为国君所喜爱.五个小故事之后又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作为结尾.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充符》中,庄子为了说明"德"的充实与证验,
7、想像出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等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而"德"又极为充实的人.仔细审读《德:宽符》一文,并结合《庄子》一书整体上对人生的思考,不难发现《德充符》所虚构的人物是颇有意味的.这不仅是通过形残德全的得"道"之人与形全德亏的拘泥于形骸之见者的对照,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借此揭示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生存困境;更为截断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跳过形貌直指人心,体现庄子哲学超理性的特点.而这一类形象的成功构想又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绘画以及文学作品中对仙人或得道高人形象的塑造,"这发明权原来是属于庄子的"乜J.一,"游
8、于羿之彀中"——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生存困境如前所述,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发端并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的.因而我们可以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是一个困境哲学.面对当时战乱频仍的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