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鉴赏力及其构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鉴赏力及其构成探析第22卷第6期(2010年6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VO1.22No.6(Jun.2010)文学鉴赏力及其构成探析雷桂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文学鉴赏力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鉴赏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荧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等,他们互为渗透,共同规定着文学鉴赏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关键词]文学鉴赏力;构成;审美[中图分类号]I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10)06—0100—0
2、4文学鉴赏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鉴"的本义是器皿,可以盛水,盛冰,古人盛水于盆以照视己形.引申为鉴定,欣赏.赏的意思是欣赏,玩赏.文学鉴赏就是读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观照,欣赏获得审美愉悦和体验的活动.文学鉴赏力也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等.一,审美感受力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_1钟嵘在《诗品序》中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2这里所说的"感"不是单纯的感觉认知,而是面对"物"的凝神的体察,体验.虽是就创作而言的
3、,但这种"感"的心理活动同样适应于文学鉴赏,就是说鉴赏文学必须用"心"去观照,体察.读者应多愁善感,周汝昌先生将"善感"称作"体贴",即能替作者去想.这种感受力是一种文学鉴赏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文学作品语言和形象的感受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运用文学语言审美地把握世界,表现人生.与普通语言所不同的是,文学语言往往具有多义性,内指性的特点,甚至以"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文也"(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梅尧臣)为语言的最高追求.特别是诗歌创作,诗人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即运用文学
4、技巧,使普通语言被强化,浓缩,扭曲,套叠,拖长,颠倒,从而疏远或背离了普通语言,增强诗作的艺术感1O0染力.在诗歌中,这样的语言处处可见,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等等.这些诗句若从字面意思看,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但文学的语言并不一味地追求客观真实性,它更多的是尊重作者艺术感受的真实性,要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语言对读者更具有心灵的震撼力.文学鉴赏首先要能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通过品味语言,把握语言内外的丰富蕴含,感受美的语言
5、技巧.再者,就是对形象的感受力.文学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文学的形象在诗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中一般指意象,在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中一般指人物形象.如"黄昏"是我国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抒情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三句诗描写了黄昏景象:太阳下山了,鸡进窝了,牛羊从放牧的山上下来了.这一景象触发人无穷联想:天色黄昏,动物们都陆续回家了,只有女主人公在倚门翘首期盼着行役在外的丈夫.由此,黄昏的思念和惆怅就定格成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感模式,在后来的诗词文赋中屡见不鲜.随着人们审美情感的日益丰富,"黄昏"意象又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姜夔《扬州慢》
6、:"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繁华美丽的扬州在金人的蹂躏下,冷寂萧条,满目疮痍.日夕黄昏,不禁生发"黍离之悲"."黄昏"在南宋诗人的眼中,更增添了一份忧国伤时,人生易老的悲慨.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自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收稿日期]2010—03—15[作者简介】雷桂萍(1965一),女,山西平遥县人,硕士,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第22卷第6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0年6月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
7、(刘禹锡)黄昏成为唐人眼中壮丽的一景,更多的是自信与豪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的黄昏是闲适恬淡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黄昏是令人肠断心碎的,等等J.黄昏不是单纯表示Et落时分的一个时间概念,而是融铸了诗人情感的文学意象.作为文学鉴赏,就不能照搬字典里的解释,而要联系客观景物和诗人的主观情感来感受意象美的意蕴.对于人物形象,也要用审美的心灵去感受,而不能拘泥于纯粹的现实真实.如若用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