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的“古典情怀”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

ID:9783894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9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_第1页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_第2页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_第3页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_第4页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鲁迅的“古典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鲁迅的“古典情怀”内容提要:本文对蕴含在鲁迅创作中的“古典情怀”作了探幽抉微而又简略的论述,指出鲁迅的“古典情怀”在现代性的解读;承传与择取;自出新裁、别立新宗等几个方面特别鲜明地表现出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具有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对于文学创作是何等的重要。关键词:古典情怀现代性承传与择取别开新面鲁迅是伟大的创作家,也是卓越的文体家。鲁迅的文章深刻厚重,尖锐犀利,不同凡响。这与蕴含其中强烈的“古典情怀”紧密相关。这里所说的“古典情怀”,是指鲁迅的创作在现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下,以改造国人灵魂

2、和文化痼疾为职志的激情,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经验,将古典元素糅合到现代文学思潮之中,使深邃博大,深刻犀利的创作更增添底蕴深厚,历史感厚重的特色。鲁迅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并且拥有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丰富经验。他始终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上,来观察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包括文学发展的走向。在鲁迅看来,只有“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才能“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不失固有之血脉,”才能“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坟·文化偏至论》)鲁迅的“古典情怀”,正是建立在这种视野开阔,学养深

3、厚,融合新机,别开生面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自然表现。其丰富的内涵,集中表现在现代性的解读;承传与择取;自出新裁、别立新宗几个方面,并且具有摧枯拉朽的巨大的艺术力量。现代性的解读鲁迅的“古典情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鲁迅毕生做着审视“中国的灵魂”的工作。他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是因为粉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鲁迅说,看历史特别是看记述五代,南宋,明末的野史和杂记,与现在的中国一比较,就可以惊心动魄地发现,“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华盖集·

4、忽然想到·四》)因此,他在解读“中国的灵魂”时,能够从复杂的历史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入手,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深刻有力,引人思索的结论。他以简练有力的笔墨,运用透彻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丰富知识,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去粉饰、去废话,笔挟风雷,刀刀见血地揭出这种灵魂的真实。我们看到,针对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联翩而至和中国学者“保古”的论调,鲁迅指出,“不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因为“现状就是铁证,比保古家的万言书有力得多。”“老大的国民尽站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

5、自相残杀。”(《华盖集·忽然想到·六》)而“辩护古人,也就是辩护自己”。例如中国人往往以“听任天命”和“中庸”作为自我辩护的法宝。鲁迅指出,这不仅仅是一种惰性,其实乃是“卑怯”。他们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的时候了。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纵为奴隶,但又往往无往而不合于圣道。”(《华盖集·通讯》)

6、鲁迅八十年前说的话,以其犀利的穿透力,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抱住“听任天命”和“中庸”作自我辩护者们的灵魂的真实,也同样可以作为镜子,让我们用来照见现在“国人灵魂”的“卑怯”,照见现在腐败分子五脏六腑的肮脏和追求权势、迷恋金钱者的灵魂的丑恶。鲁迅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审视“中国的灵魂”,早期是如此,后期也是如此。我们看他的后期杂文特别是《且介亭杂文》一、二、三集,包含着他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中国的灵魂”多么广泛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由历史而现实,指出赞扬“放火”也是中国

7、人的一种劣根性。秦始皇烧书和项羽焚烧阿房宫而得以天下闻名。现在也是,“如果放火比先前放得大,那么,那人就也更加受尊敬,从远处看去,恰如救世主一样,而那火光,便令人以为是光明。”这对那些劳民伤财,好大喜功,残民以逞,穷兵黩武者罪恶灵魂的揭露真是洞若观火。而谈“王道”也是纵横古今,证之以中外言论,将历代统治者“王道”与“霸道”杂之,用“王道”掩盖“霸道”的阴暗心理揭露得纤毫毕现。这当然也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的参考。《买〈小学大全〉记》是考察清代文字狱的一篇杂文,也是考察“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

8、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一篇沉痛至深的文字。《病后杂谈》对于所谓“雅”与“凶残”、对于“春秋笔法”、对于“彼此说谎,自欺欺人”这些历史与现实相通的中国人的心理状态,作了透辟的考察与分析,也给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了解其真实提供了一把钥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也是这样的篇章。鲁迅说过:“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能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在这一方面,鲁迅主要做的是割除“肿瘤”和烂疮,剔除封建文化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