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

ID:9780804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8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_第1页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_第2页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_第3页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_第4页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现代派的知性诗学【内容提要】现代派对柯尔律治、艾略特、瑞恰慈的知性理论作了广泛介绍与阐发。柯尔律治的智力调谐理论演变为艾略特诗是经验、避却抒情、非个人化的客观理性的理论;演变为瑞恰慈的强调诗对经验中的兴趣、思想中的对立因素的平衡、组织、管理、有序的能力。叶公超诗学是对艾略特、瑞恰慈知性理论的中国化:提倡“扩大错综的知觉”,提倡“古今错综的意识”,比较艾略特传统论与宋诗“夺胎换骨”说。金克木以知性理论评论中国新诗,具有实践的品格。知性理论对卞之琳创作发生了根本变革。卞之琳转向知性的实践使其与转向超

2、现实主义的戴望舒形成了鲜明分界,构成了现代派前后期的分界。如果说象征与意象这两种诗学方法和范畴在20年代中国诗学已经存在的话,那么,知性这个诗学范畴就纯粹是30年代现代派(以下简称现代派)诗学的专利。1933—1934年对柯尔律治、艾略特与瑞恰慈的知性理论之传播及其异同之研究,让此时的现代派在诗学理论风貌和创作特色上都与前期划了一道界线,甚至可以这样说,由于卞之琳向知性的成功转向以及叶公超、金克木、曹葆华在西方知性理论介绍中的跟进,现代派有了一个鲜明的代沟。这就是理论上的叶公超、金克木、曹葆华和创

3、作上的卞之琳,代替了前期理论上的梁宗岱、朱光潜和创作上的戴望舒。30年代知性论的引入及其研究与推广,对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诗学及创作起了直接的影响作用。一知性理论的引入与传播笔者1992年已经指出过30年代现代派对知性理论的引入问题①,并且论述了现代派的这一美学特征。这一问题近年也成为学界关注的要点之一②。30年代最早介绍这一理论的是高明译日人阿部知二《英美新兴诗派》③,文章对当时流行的英美现代派的主知特征作了如下描述:“近代派的态度,结果变成了非常主知的。他们以为睿知(Intelligence)

4、正是诗人最应当信任的东西。”“这种主知的方法论”“是依据着顾立治(通译柯尔律治,SamualTaylorColeridge,1772—1834)、爱仑?坡(EdgarAllanPoe,1806—1849)的系统”,“其特征就在其理论的,主知的,分析的态度,其诗之纯粹性,形式研究的深刻,和超自然的这一点。还有,近代派是作为在这系统之下的法国的诗人把坡尔?伐莱利(通译保罗?瓦莱里,PaulValery)仰作了他们的先辈。”这一介绍当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北京地区的现代派学者却在向这个方向转向

5、。随后,知性理论在学院派中成为热潮。这一方面由于30年代初期瑞恰慈来华讲学,一方面也由于清华导师叶公超的提倡,曹葆华、卞之琳都进入了对知性理论的介绍之中。依笔者清理,30年代对知性理论的介绍有如下在这些行动的同时,以“懒”、“公子”著称的叶公超,还亲自写作《爱略特的诗》、《再论爱略特的诗》等论文,评论艾略特和瑞恰慈,这些论文是30年代现代派中极少的知性理论的重头论文。叶公超的主张是对艾略特和瑞恰慈知性理论的中国化。综合起来看,叶公超的主张有三点,一是提倡一种“扩大错综的知觉”,二是提倡一种“古今错

6、综的意识”,三是对艾略特传统论与宋诗“夺胎换骨”说的比较。叶公超认为,艾略特知觉的综感有多种内涵。叶公超引用威廉生的著作《论艾略特的诗》认为,一是指艾略特诗里的用词“是有刺激性而有膨胀的知觉的”、“善于引用旧句来唤起同意识的”,因而对于读者来说,就需要有“自动的思想”、“敏锐的知觉的活动”40。这指的是艾略特诗语的弹性、张力和内涵。二是指用隐喻的意象去暗示其思想和意境,这一点,是叶公超自己的发现。在论述这一点时,叶公超超越了一般论述艾略特诗艺的方法。一般的论述,都以艾略特所谓“客观对应物”(obj

7、ectivecorrelative)为其特点论述其诗的朦胧性,叶公超认为,“客观的关联物”(即“客观对应物”)是“象征主义早已说过”的“内感与外物的契合”,是“极普通的话”,而艾略特“技术的特色似乎不在这里”,“他的技术上的特色全在他所用的metaphor(即隐喻)的象征功效。他不但能充分的运用metaphor的衬托的力量,而且能从metaphor的意象中去暗示自己的态度与意境。要彻底的解释爱略特的诗,非分析他的metaphor不可,因为这才是他的独到之处”41。这是对艾略特诗学特色的主要概括。三

8、是对立综合的运用。用叶公超的话来说,叫做“用两种性质极端相反的东西或印象来对较,使它们相形之下益加明显”;“这种对较的功用是要产生一种惊奇的反应,打破我们习惯上的知觉,我们从惊奇而转移到新的觉悟上。两样东西在通常的观察者看来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但在诗人的意识中却有异样的、猝然的联想或关系”42。这就是上文所说对“把最不同质的思想用暴力枷铐在一起”的玄学派方法的提炼,所谓大力扩展修辞格,“使之能达到机智所能联想的最大范围”(disas-sociationofsensibility)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