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68554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扩招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目前大学生在我国人口总数量上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剩”的现象呢?可从结构性失衡、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本人等方面探讨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至国家,下至普通民众都在寻找“良方”。当有人把“病症”归结为高等教育的扩招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扩招成了众矢之的。大学生就业难真的是扩招带来的吗?我们来回顾一下高校在扩招之前大学生就业
2、的大致状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的是统招统分政策——国家统一招生,财政统一出钱培养(享受国家津贴),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即所谓的“吃皇粮”。所以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第二阶段:2O世纪9O年代,全国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但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比较滞后,高学历人才处于短缺状态,所以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的演变落后于全国就业制度的改革步伐,仍然实行“以统和包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根本不存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到这个阶段为止,套用一个时髦的经济术语,大学生一直是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那时的“大学生毕业证书”不仅是好工
3、作的保证书,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天之骄子,社会栋梁是也!第三阶段:直到9O年代中后期市场化就业模式开始形成,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进入人才市场,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尤其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才凸显出来。见表1一表3。 2006年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400万,达到了410万。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将达到48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将更加不容乐观。由此,人们有理由相信,扩招和就业难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是扩招导致大学生供过于求但国际经验似乎并不
4、支持这种看法。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和泰国,人均GDP和我们差不多,经济增长率是我们的一半左右,而他们的大学生入学率却比我们高出许多(2002年当我们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还在13%左右时,菲律宾已达到31%,泰国则是35%)。为什么它们的经济领域能容纳那么多大学生就业,而中国刚刚从扩招前的7%到达现在的2O%左右,就显得大学生过剩了呢?并且,无可否认的是,扩招本身会吸纳新的师资和职工就业,而且较多的就业人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也可以暂时减缓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即所谓的“蓄水池”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
5、是高校的扩招而它的确又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1978年恢复高考,特别是9O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在校学生数量1998年到2004年6年内翻了两番。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2000万人以上,毛入学率已达到2O%左右,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种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但在其他社会条件不完善的条件下,“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的起始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即教育的终端消费——被教育者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受
6、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有研究表明,如果拿上个世纪8O年代跟9O年代对比,8O年代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就业,是9O年代以后的3倍。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比较快,但这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却正折射出现阶段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特点与实际状况决定了其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非常弱,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人力资本也在不断地转移。所以,吸纳大学生就业主要体现在二,三产业上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见表4。 从表4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
7、,韩国等国的二,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非常大,特别时第三产业,吸纳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而美国更是达到70%,也不会出现如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困境。菲律宾和泰国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虽然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但和他们各自的适龄青年大学生的比例还是基本相适应的。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从总体上说,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和优化,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高级化,但为什么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却很大呢?这与我国第
8、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以及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第二产业正处于巨大的结构调整期,历史的积累使其本身已经在将大量冗员抛向社会。虽然这里有人力资本素质的问题,但也是寻求提高岗位效率的结果。这显然导致岗位缩编,需求缩小。而且当前中国又出现一种重型化的工业发展潮流(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