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

ID:9762364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8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_第1页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_第2页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_第3页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_第4页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论儒家自然哲学傩系的建构 [摘要]儒家自然哲学是儒家思考人自身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以天、太极、理等范畴建构了形上学,以道器、常变、知行等关系确立了辩证法,还包括以德性之知、闻见之知、格物致知等方法为基础的认识论及以强调天人关系、类同情、人为贵等为特点的生态伦理学。它是儒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利用、改造自然长期经验积累的归结与升华,是儒家以超越的视角对自然.L.万物本性体悟的积淀,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关键词]儒家;自然哲学;生态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B222 [气聚合为人为物有严格的规律,所谓天秩、天序。生有先后

2、,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正蒙,.L.动物》)序是时间的先后,秩是空间的次第,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是井然有序的,人类社会的尊卑长幼的礼也是这种序与秩的表现①。天序与天秩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统称为天之理。  南宋的朱熹十分推崇周敦颐与张载的自然哲学思想,并进行了将太极、气等范畴与二程天理说相沟通的尝试。朱熹认为,阴阳二气构成了宇宙的生成与演化,天地之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朱子语类》卷一)但阴阳只是气的两种属性,并不是实体的区分,阴阳

3、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非真有二物相对也。(《周子全书》)阴阳二气充塞天地之间,是造化万物和人类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变化产生五行,阴阳与五行继而又相互作用,化生万物,形成一个无限多样的自然世界。不过,气虽精妙,但其毕竟是一形而下之物。朱熹主张对自然万物的真正理解,必须找到其形而上依据。朱熹发挥周敦颐万物统体一太极思想,将太极作为天地万物之根源,作为自然道理之极致,作为至善的伦理道德观念。究竟太极是什么?朱熹认为,太极只是一个理字(《朱子语类》卷一),盖太极是理,形而上者。(《朱子语类》卷五)由此得出结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4、。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享此理,然后有性;必察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具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朱子文集答黄道夫》)理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规律,又是事物的本性本质。然而理一分殊,万物有一总理,但在具体表现上又各具自身之分理,分理统一于总理,所以天地、自然与人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朱熹理范畴的出现,标志着儒家自然哲学形上学建构的完成。理兼有先前儒家提出的天与太极的道德属性与形而上意蕴,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其中含具万理,而纲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为仁义礼智。(《朱子文

5、集答陈器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子语类》卷十七),总天地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天人关系学说,并为儒家自然哲学找到了本体论形成的依据。自魏晋以来,儒学思想统一天下的地位不断受到释道本体论哲学的挑战,儒学内部呼唤变革传统,扩大自身视野、诠释空间的声音也日益高涨。儒学必须在批判、融合释道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出一种新的哲学,来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自然哲学形上学的出现,无疑为儒家哲学确定系统合法性地位,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克服与回应儒学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也奠定了儒家认识自然方法论、生态伦理说的哲学基础,为后世学者进一

6、步完善儒家自然哲学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儒家自然哲学形上学形下过程及其认识论的形成    儒家自然哲学形上学的建立,确定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终极存在意义上说,人与自然是统一体,共同遵循天理;而从人的具体生活环境考虑,人与自然却又处在对立之中人若想生存、发展必须探索自然的分理,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中获得生活资料。然而,形上学终究是一种体悟,儒家自然哲学思想的实现,最后必然要落足于形而下方式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形上学的意义。儒家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系辞上》),道不离器,器由道生。在具体形下实践中,儒家首先明确,人所认识的自然是一个创

7、生不已的生命历程,人可以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参与到自然生命进化过程中,即所谓赞天地之化育。亦可理解为,人作为一有理性和至诚之心的个体,能够体认并且自觉追随天道的实现,从而将生生不息的本体论原理转化为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原理。其次,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要懂得常变关系。常指常住性,变指变动性,它们表明的是自然万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概念范畴。儒家认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自然有着自己常在的规律,如悖规律而行,必会遭受种种殃祸。不过,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说,自然万物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