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析从信息化综合指数看江苏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从信息化综合指数看江苏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指数 信息化水平 产业结构 战略转型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苏区域信息化指数的研究分析,以及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普遍服务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转型. 信息化是当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正确判断和合理估计江苏现时的信息化水平状况,事关“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战略任务和“两个率先”实现与
2、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人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我们应抓住信息化这个契机,推动我省区域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在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中的支柱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本研究分别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来测度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反映了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信息化应用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通过使用指数模型将信息化指数、
3、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进行合成来衡量区域信息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据测算,2001年一2006年江苏省信息化综合指数分别为38.2,42.8,46.6,49.8,54.4和57.1,6年中增长了18.9百分点,年均增长3.1个百分点。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分别为33.1,35.5,38.7,41.1,43.7和45.1;信息化应用指数分别为5.1,6.9,7.9,8.7,10.7和12。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信息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发现,信息化设施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从信息化产业
4、水平看,苏南的信息化产业发展水平最高,苏中,苏北成为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低谷地区。另外从信息化应用水平来看,苏南地区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最差。我省信息化总水平可以分为三类地区:与经济梯级分布相对应,一类区域是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即苏南地区。二类区域信息化水平为其次,包即苏北地区。三类区域信息化水平最低,即苏北地区。从信息化指数增长来看苏北增长最快,由2003年一2006年四年间增长了8.6个百分点,苏中了增长8.5个百分点,苏南增长了5.4个百分点。 二、信息化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
5、业结构影响为了测度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带动作用,本文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对其加以一定的修改来进行回归分析。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Y=AK0Ls),技术进步因子是一个常数(A),它仅能表示在考察期内技术进步的平均作用,而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断提高,它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将技术进步因子分解为两部分,如下式所示:A=标,。在文中,I表示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表示信息化水平的产出弹性,Ao表示除去信息化水平以外的其他技术进步因素,这里仍然假设为一个常数(周先波,2001
6、)。另外,由于在衡量信息化水平时可以使用的只有信息化指数,即各年信息化发展对基年水平的指数,因此,必须将产值Y,资本K,劳动力L也改写成指数形式。于是扩展后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改写成:。用Y,K,L,I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劳动力与信息化的定基指数,再对上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最后的估计模型:研究发现,从2003年一2006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在信息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各地区的排序均为: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呈现出苏北、苏中高、苏南低增长格局。
7、区域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均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均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过这种扩大的加速度在缩小。尽管信息化目前有极化我省区域的特点,但是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从长效方面看,则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资本、劳动力规模可变以及两者规模不可变两种情况下,信息化均显示出对第二产业产出较高的弹性,信息化对其他两大产业的带动作用还不强,尤其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比较弱。据此可以认为,信息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对第二产业的强劲拉动来实现的。这一重要结论表明,我省信息化已经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明
8、显的带动作用(信息化指数的检验在三次产业的模型中都通过检验),其中又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特别强。三、江苏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对江苏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的总体判断是:江苏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处于中高水平地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信息化将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技术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