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

ID:9739055

大小:6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_第1页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_第2页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_第3页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_第4页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诠释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iveHistory)的核心观点并不矛盾。本文主要试图从伽达默尔视野融合与效果历史的观点来论证作为诠释的翻译的读者化倾向理由,并进一步印证艾柯诠释学的核心理由—诠释与过度诠释。而这里所要涉及的翻译诠释理由,也自然涉及到译者(诠释者),而译者又同时具有原文和译文的双重读者身份。所以,这里要探讨的译文读者化倾向理由

2、,是指摘要:伽达默尔的视野融合与效果历史理论辩证地发展并优化了诠释学。该理论和艾柯诠释学中所强调的“所有诠释都是一种过渡诠释”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给予了读者(诠释者)一个合法的地位。体现在翻译诠释里,由于翻译实践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特殊性,译文所承载的读者化程度及倾向也更为突出,表现为它既带有必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诠释学;翻译;读者  1000-5544(2008)04-0091-04    Abstract:Inphilosophicalhermeneutics,Gadamer’sdialec

3、ticfusionofhorizonandeffectivehistoryhappentohavethesamevieeneuticoverinterpretaitontheory,eonreadersofthetargettext,playsbothanobjectiveandsubjectiverole,shoeneutics;translation;reader    1.引言    关于翻译诠释理由,曾在拙文《从艾柯诠释学看翻译的特性》(2007:88)探讨过。文章从意大利哲学家安贝托·艾柯(Umber

4、toEco,1932-)的三种意图(文本意图,意图,和读者意图)出发,认为由于受译者主、客观因素,甚至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影响,翻译诠释一般都表现为过度诠释。科学的翻译诠释策略是用艾柯所倡导的历史和哲学的调查策略考察、诠释、翻译文本。这一点和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1900-2002)哲学诠释学的视野融合(FusionofHorizon)与效果历史(EffectiveHistory)的核心观点并不矛盾。本文主要试图从伽达默尔视野融合与效果历史的观点来论证作为诠释的翻译的读者化倾向理由,并进一

5、步印证艾柯诠释学的核心理由—诠释与过度诠释。而这里所要涉及的翻译诠释理由,也自然涉及到译者(诠释者),而译者又同时具有原文和译文的双重读者身份。所以,这里要探讨的译文读者化倾向理由,是指从翻译活动/实践的一开始,译文的读者化①倾向理由。在这个理由上两位哲学家的诠释学体系也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    2.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与翻译诠释    伽达默尔是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的著名弟子,也是海德格尔本体论(Ontology)诠释学理念的继承和发扬者。他认为,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

6、的存在,并从理解的历史性等方面揭示了这种理解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建立了独具特色且影响广泛的理解本体论,实现了哲学诠释学的系统化,从而成为当代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的哲学诠释学的核心则是视野融合和效果历史。  2.1视野融合与效果历论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诠释的读者化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史  要理解视野融合与效果历史,我们还要从贯穿诠释学发展史的理解的历史性说起。在诠释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文本的诠释者和文本的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中,这种独特的历史情结必定要影响并渗透到理解过程中。但是,海德格

7、尔之前的哲学家们往往把理解的历史性看成是达到真理的障碍,并想方设法要克服这种障碍,以保证读者的理解能够具有客观性(其实,这与艾柯诠释学里的文本标准ModelAuthor赋予文本的原意相符合(UmbertoEco,1992)。)伽达默尔还认为,读者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过程不是对原文本原意的回溯,而是一种通过文本而实现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在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中实现过去真理与当下生命的思维性沟通,也可以说是读者从自身的历史性出发去阐释解读原文本。于是,在与文本的思维性沟通中就产生了伽达默尔所说的“视野融合”。这个过程也是作

8、用的复活和创生过程。但是,这种复活和创生和原文本在原历史状态下的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伽达默尔强调:“本文的作用超越它的,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②诠释的中心也就转移到了以读者及其历史性的理由上去了,因为正如伽达默尔所说的那样,历史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过去事物的修复,而是在于与现时生命所进行的思维性沟通。  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