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

ID:11171872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_第1页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_第2页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_第3页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_第4页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理解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emaiden-ybed显然是“上我的床”,但朱先生却发挥其关键词: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译;翻译标准相对性  摘要: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等观点将诠释学重心从中心论演化为了读者中心论。理解的历史性就是指特殊读者的译者可依据时代和自己的视界来理解原文,并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地进行翻译

2、;在效果历史中理解原文,其作用永远不可穷尽,特定史条件下的译本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需要不断重译;翻译即诠释,是具有历史性、主观性的诠释行为,翻译标准也应当是相对的。  1009—4474(2009)03—0047—04    诠释学与翻译都以对文本的理解为前提,它们自诞生起就有着亲缘关系,在许多层面上是一致的。也正是由于翻译与诠释学之间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诠释学原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翻译研究中。伽达默尔(Han-GeorgGadamer,1900~2002)在《真理与策略》这部伟大的诠释学著作中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

3、合和效果历史等观点将诠释学重心从中心论演化为读者中心论,既为寻回诠释者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考察并重新理解和解释翻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本文试图运用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等理论来探讨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译以及翻译标准的相对性等理由。    一、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与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诠释学所关注的根本理由是理解与解释理由,即作用理由。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存活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文本还是诠释者,都有着无法消除的历史特殊性和局限性,理解总是要受历史因

4、素的制约。因此,文本或文本的原意是不存在的,诠释活动根本无法去复制文本的原意,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历史性。从这个作用上讲,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也是历史性的。  伽达默尔强调,文本的作用超越它的,这并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就翻译而言,作为理解主体的译者与处于不同的历史情境之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性,而这种独特的历史性必定要渗透到理解过程中。这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前理解”注定使其具有特定的价值观,从而形成特定的“偏见”,进而在翻译活

5、动中做出合理的“偏见”的选择。对文本的解读,就不是一种向原意的回溯,而是一种借助于文本而实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从自己的历史性出发去解读文本,并在与文本的沟通中产生视界融合而形成文本作用的过程。理解的关键不在于把握的原意或重建的思想,而在于如何在理解中实现过去的真理与现时的思维性沟通。从这个作用上说,偏见本身就成为人们创造力的表现。这为我们重新审视翻译中的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评价依据。  伽达默尔关于理解的历史性有助于我们从正面去肯定译者和译作,从而提高译者的地位。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都把

6、和原作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第一位的;而译者和译作被看作是次要的、第二位的,译者“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的酒却是主人的”。但是,按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观点,“理解不是消极地复制文本,而是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努力,译者的任务就不单单是跟在和原作后面亦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亦趋,消极地接受原作,而是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积极地创造”。译者根据自身所处时代、经历、体验、学识、好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等对原作所作的阐释实际上是创造性的表现。因而不同译者翻

7、译的同一原语作品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句话:  Hemadeyouahighybed,/ButI,amaid,diemaiden-ybed显然是“上我的床”,但朱先生却发挥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将“tomybed”译为“相思”,这在中国几千年礼教文化语境中比“上我的床”要含蓄得体得多。朱之所以如此译,是因为在朱先生所处的时代,一个尚未出嫁的闺女直截了当地说出要她的心上人“上我的床”是无法被人接受的。  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翻译家方平先生却将此句译为:  他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

8、床,  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  两个译者面对同一句话,却有不同的翻译,正是不同时代的译者理解的历史性使然。朱生豪先生在翻译这句时所感受到的性忌讳和性压抑的民族心理,到了翻译家方平先生那里已经发生了变化。  作为特殊的读者,译者还担负着用另一种语言将他所理解的东西向译入语读者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