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6220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简述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述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论文关键词]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合理制定和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环节或内容意识,教学行为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合理制定和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是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广大教师已经耳熟能详了,目前,大多数老师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设置,从备课簿上看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也许应归功于教师用书和参考教案的引领),但具体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2、却不尽如人意,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对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质缺乏正确的理解,有的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曲解;二是出现了走两个极端的两个教师群体,年轻教师只关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忽视了优秀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继承;老教师则一时很难适应并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认为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太虚”,结果还是死守着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入活生生的课堂,而所有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缺乏目标意识和对新课标要求下的三维目标存在片面或错误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的灵魂基于对新课改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认识与思考,笔者认为:
3、用三维教学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口。 一、静下来倾听,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正确含义 许多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有不同程度的误解与排斥,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还用原有的纯知识本位的标准去衡量新教材与课堂教学,以致产生了诸如“量太大,知识不够扎实”“太灵活,学生反应不过来”“知识呈螺旋式上升,每次教学新知的度很难把握”等困惑,而不明白三维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又要重视过程、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许多数学教师淡化甚至没有这一目标意识,从新课程理念的考察中,就会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草率盲目
4、,兴之所至,不假思索,或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缺乏合理性、系统性与渐进性。 其二,大而空,笼统模糊,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理解”“体会”“培养”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 其三,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学目标大都是一个个肤浅的、答案明显的、没有思考价值的知识性问题,这是造成封闭、机械、僵化的教学的主要原因。鉴于此,笔者曾收集了一些身边的案例和问题就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制定组织数学教
5、师进行学习与讨论,之后,一位数学教师深有感触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当了这么多年的数学教师,还真没想到教学目标还有这么大的文章可做,以前我走进课堂从来没有想过教学目标有没有问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想着自己要教什么内容或按怎样的步骤去教,根本没考虑到我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怪不得有时候我的课堂那么散乱,原来我连自己要干什么或学生要发展什么都不知道,看来我得先要有目标意识。而不仅仅是环节意识,此外,三维目标是根据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所以我首先要真正把学生当人看…… 身边的案例、身边的事实让老师们理解了三维目标以及认识到三维目标的重要性,也让老师们深刻地知道三维目标就在自己
6、的课堂,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动起来实践,在课堂中体验三维目标带来的惊喜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我们的老师经过新课程的各种培训,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但把认识转化为行动还需要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许多教师虽然面对新课程能说出很多观点,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仍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缺失或淡薄,笔者曾组织数学老师就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进行“滚雪球”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发现以教学目标为切人口引领课堂教学实践是课改的关键。 1.带着目标走进课堂 以一位教师上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 第一次设计的教学
7、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目标具有三维性,能按照三维来设计,但对照课堂教学,第一次教学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按部就班地教学设计,没能适时把握生成的课堂资源,没有明显的增量。 (2)没有遵循学生动手操作的特点进行教学,准备的材料过于单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