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ID:9726155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6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1页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2页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3页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4页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P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血浆P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

2、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关键词】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血栓疾病诊断临床意义静脉血栓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抗凝系统异常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1.先天性疾病见于先天性PC、PS、AT-Ⅲ、TFPI缺乏症,其临床多表现为反复的原因不明的血栓形成。多为深静脉血栓。2.获得性疾病(1)获得性PC活性与含量减低:DIC、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及口服双香豆抗凝剂。(2)获

3、得性PS降低:见于肝功能障碍,口服双香豆抗凝药物等。(3)获得性抗凝活性增强:肝素使用过量;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蛇咬伤、水蛭咬伤、溶栓药物过量。诊断思路(一)AT-Ⅲ减低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1.先天性AT-Ⅲ减低多为遗传性AT-Ⅲ缺乏症。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血栓形成史者静脉血栓较动脉血栓多见。遗传性AT-Ⅲ缺乏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两种类型:Ⅰ型:AT-Ⅲ活性与AT-Ⅲ含量平行性降低(常<50%)Ⅱ型:AT-Ⅲ活性减低而A

4、T-Ⅲ含量正常对疑似患者在检查AT-Ⅲ活性与AT-Ⅲ含量的基础上,可做先天性基因缺陷检查。2.获得性AT-Ⅲ减低为获得性AT-Ⅲ缺乏症,多继发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各种肝病(肝实质损伤、药物中毒、酒精肝、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等)。②抗凝血酶Ⅲ丢失增多:如肾脏疾病。③抗凝血酶Ⅲ消耗增多:如大手术之后或DIC,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酶Ⅲ中和活化的凝血因子,以致消耗增加。④长期服用雌激素治疗等。⑤败血症。(二)PC减低P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本病分先天性(遗传性)及获得性两类。1.先天性(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遗传性近日渐多见,

5、有学者报道蛋白C缺乏症在亚洲较西方国家更多见。发生率约为人群的1/16000,在有静脉血栓史的人群中占2%~3%。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蛋白C基因定位2号染色体,基因长12kb,由8个外显子组成,已鉴定出若干种缺失型及点突变病例,也有涉及mRAN加工缺陷者。蛋白C缺乏症存在高度遗传的异质性。纯合子与杂合子临床表现截然不同。杂合子的表现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血栓形成,约有半数40岁以前有过深部静脉形成和(或)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脑静脉、或皮肤微血管栓塞出现皮肤坏死是本病特有表现。本病虽有较高血栓形成倾向,但在妊娠、外科手术或外伤后不一定有血栓形成。2.

6、获得性蛋白C缺乏症常见于急、慢性肝病。肝脏为合成蛋白C的所在。肝脏合成能力的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其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新生儿及哺乳期婴儿,蛋白C的活性常降低。用双香豆素类药物治疗可以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及蛋白C的减少。由于蛋白C半衰期短仅6h,比其他凝血因子先降低,因此治疗后可促发高凝状况,引起皮肤血管内血栓及坏死。(三)活化蛋白C抵抗(APCR)症荷兰学者Dahlback于1993年首次对活化蛋白C抵抗(APCR,activatedproteinCresistance)进行描述,其在研究中发现,在健康人血中加入外源性APC后

7、,APTT时间延长,因为凝血因子Va及Ⅷa被APC所灭活;而某些患者的APTT时间并不能因为加入APC而延长,证明有一种APC抵抗表型存在。对APCR筛查,可选择以下实验项目的优选组合:APC-SR<2.0或n-APC-SR<0.84(纯合子型<0.4,杂合子型在0.4~0.7)。如有以上异常,可检查FⅤ基因,90%可找到FV506位Arg→Gln突变(Leiden突变)。本症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罕见。(四)Ps减低血浆P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

8、血栓为多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