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

ID:9724176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_第1页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_第2页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_第3页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_第4页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厚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本文结合桩基事故,针对事故的理由难定论,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对事故积极配合与处理,提供给大家在软弱地基中桩基事故中的处理策略和思路,以供处理类似事故作参考。  关键词:预制管桩;静载荷试验;桩筏基础;水泥搅拌桩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沿海地区,地貌属海积平原。建筑面积约2.7万m2,地上部分为南北两栋六层办公楼,中间为南北相连的四条六层走廊,走

2、廊之间为庭院。地下为整体一层大地某工程桩基事故的设计、及处理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下室车库,东西向约118米,南北向约46米,中间设置8条伸缩缝,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柱X约为8.4米×8.1米(或8.4米×5.7米),柱下最大标准组合内力值约为6500KN。  建筑一层平面图如下:  2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如下:  1层粉质粘土:厚度为1.30~1.4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一般,局部缺失,埋深浅,下卧软弱层,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2—1层淤泥:厚度为12.60~23.70米,流塑,为海相沉

3、积,是场地主要软弱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强度低等特点,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桩基础持力层;  2—2层粉质粘土:厚度为2.70~7.50米,黄褐色,可塑,力学性质较好,全场分布,埋深浅,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2—3层淤泥质粘土为厚度:0.70~13.30米,流塑,力学性质差,局部缺失,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桩基础持力层;  3—1层粘土:厚度为1.20~3.2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较差,局部分布,埋深较浅,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3—2层粉质粘土:厚度为1.20~10.20米,黄绿、黄褐色,可

4、塑,力学性质较好,局部缺失,厚度薄,埋深及厚度变化较大,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3—3层粘土:厚度为17.00~24.7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较差,全场分布,层厚17.00~24.70米,可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  3—3层夹砾砂:厚度为0.30~2.10米,灰色,稍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分布,厚度薄,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3—4层粉质粘土:厚度为1.70~8.00米,灰绿色,可塑,力学性质较好,全场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厚层处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4—1层粘土:厚度为6.40~17.50米,灰色,

5、软塑,力学性质较差,全场分布,可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  4—2层粉质粘土:厚度为5.20~6.5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一般,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5层砾砂:厚度为0.40~2.20米,灰色,稍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分布,厚度薄,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6—1层粘土:厚度为1.90~4.2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可上下层联合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  6—1层夹砾砂:厚度为0.50~2.40米,灰色,稍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分布,厚度薄,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6—2层粉质粘土:

6、厚度为3.30~10.70米,灰绿、灰黄色,可塑,力学性质较好,全场分布,可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  6—3层粘土:厚度为1.30~7.20米,灰色,软塑,力学性质一般,全场分布,可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  7层含粘土角砾:厚度为未全部揭露,灰色,稍一中密,力学性质好,全场分布,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3桩基设计思路  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土质较差,性质较好的持力层深度在90米左右,即7层含粘土角砾。对于这么深的持力土层,应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不少于900mm,且一柱需要多桩。对于一个多层建筑来讲,设计这么长的桩来满足上部荷载

7、要求,对于建设方来说,造价和施工工期都很难接受。故设计采用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取③-3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进入该土层约17米左右,设计桩长为46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为860KN(勘探点计算的最小值)。该桩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为11%,桩间距制约为4d。主要由摩擦力来制约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基础设计的难点在于制约建筑物的沉降量和沉降差。  附桩位平面图:  考虑到该桩没有到达好的桩端持力土层,设计采用了此种桩型,该桩型在土层要求上与普通预应力管桩无区别,但该桩特性为与土层接触面积增大,具有提高侧摩阻力的性能。作为本工程制约沉降量

8、和沉降差的第二道防线。  4现场试桩  打桩采用静压桩设备。送桩压力显示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左右,考虑到本桩主要为摩擦桩,且场地淤泥土层较厚,故压桩力不可能达到2倍值,需要时间来恢复土层性能。各方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