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182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况澄诗歌的诗史观及其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况澄诗歌的“诗史”观及其实践况澄诗歌的诗史观及其实践.摘要:关于诗歌的功能,况澄提出了以诗补史的价值观,他的诗歌是诗史观的有力践行,多充满时代风云之气,表现在反映时之大事和关注民生疾苦、讽喻时政;同时,热衷于描摹游历之处的山水景观和风俗民情。这些诗歌,兼具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关键词:诗史诗歌实践况澄(1799-1866),字少吴,清代广西临桂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农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给事中、河南粮盐道、河南按察使。为官河南期间,正值开封黄河水患,他极力辅佐上级治理灾害,同心规画,灾而不害
2、[],虽颇有政绩,但终因水患无辜受罪,以微罪诖误归。1844年罢官归里之后,潜心著述,里居不问外事,不谒当道,闭门肆力于学。诗歌著作有《西舍文遗篇》四卷、《西舍诗钞》十六卷等,今藏于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诵读他的诗歌,不仅感受到时代的风云气象,也能看到各地风土人情的特色,这正是其在诗史观指导下有力实践的成果。一 况澄诗歌的“诗史”观及其实践况澄诗歌的诗史观及其实践.摘要:关于诗歌的功能,况澄提出了以诗补史的价值观,他的诗歌是诗史观的有力践行,多充满时代风云之气,表现在反映时之大事和关注民生疾苦、讽喻时政
3、;同时,热衷于描摹游历之处的山水景观和风俗民情。这些诗歌,兼具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关键词:诗史诗歌实践况澄(1799-1866),字少吴,清代广西临桂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农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给事中、河南粮盐道、河南按察使。为官河南期间,正值开封黄河水患,他极力辅佐上级治理灾害,同心规画,灾而不害[],虽颇有政绩,但终因水患无辜受罪,以微罪诖误归。1844年罢官归里之后,潜心著述,里居不问外事,不谒当道,闭门肆力于学。诗歌著作有《西舍文遗篇》四卷、《西舍诗钞》十六卷等,今藏于广西图书馆、
4、桂林图书馆,诵读他的诗歌,不仅感受到时代的风云气象,也能看到各地风土人情的特色,这正是其在诗史观指导下有力实践的成果。一关于诗歌的功能,况澄提出了以诗补史的价值观,在《自誉》第五首曰:百篇对酒怀仙李,五十吟诗学达夫。史笔他年书姓氏,可收文苑传中无。明确地提到了自己的诗歌价值:不仅仅作为诗存在,还应该包含一定的社会内容和信息,较之文苑所列诸人,其诗对于历史,更有补充和借鉴的作用。作为杜甫诗歌定位的诗史说到了清代得到深入探讨,大盛于清初,诗史说在清初被进一步阐释为以诗补史,如黄宗羲提出以诗补史之阙,要求诗歌有反
5、映和纪录历史的功能;著名叙事诗人吴伟业在《且朴斋诗稿序》中也有此类表述:古者诗与史通。故天子采诗,其有关于世运升降,时政得失者,虽游夫野女之诗,必宣付史馆,不必其为士大夫之诗也。[]在这里,他也强调了诗歌应该反映现实,反映社会,诗歌是有关于世运升降,时政得失的,诗歌应当具有史的功用。清初国家经历了巨变和动荡,这种以诗补史的意识在清代的诗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就是反映时事之大者,突出代表是吴伟业,其叙事诗《圆圆曲》《永和宫词》《雁门尚书行》等无一不是对时之大事的反映和记录。另一方面,除了反映时之大事,大动乱
6、中人民的悲惨命运也往往是诗歌取材的对象,晚清张应昌的大型诗歌选本《清诗铎》中,田家、税敛、科派,灾荒等类目里,都是诗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诗补史,反映时之大事和民生疾苦,讽喻时政。况澄显然继承了清初诗史说,他的诗歌即是这一价值观的具体实践,首先是对时之大事的记录。黄河水灾,在当时是国之大患,三年两度决口,《辛丑河决汴州纪事七十韵》是况澄对开封黄河决口这一特大灾害的详细记录。惟六月既望,月食方毕祀。骤报决黄河,四郊皆大水。辍食赴北城,塞城筑坚垒安澜二百年,今也复疮痏。昨者旱太甚,赫炎无友纪。阴气回乾坤,氛祲失
7、天理安能复元气,苍生获嘉聊赋河决篇,庶几等诗史。1841至1842年两年况澄都在河南省按察史任上,其时正遇上河南开封黄河决堤,况澄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记录下辛丑六月开封遭遇的特大洪灾,场面宏阔,从整体到局部一一刻画,又善于调动各种知觉,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呈现,极力刻画水势之迅猛、场面之乱、声响之惊心动魄、救援之急、灾后之萧条,铺陈出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水灾。诗歌末尾记聊赋河决篇,庶几等诗史,可见况澄是有意识地以诗补史。反映这一特大灾难的还有《辛丑汴梁河决赋事》《城头宿》《河决大梁》《辛丑》等,对于这场大灾
8、难的到来,况澄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千古论治河,陈言空满纸、大吏重保邦,卑官辄染指,指出其弊端在于治河政策只是一片空言,卑官污吏中饱私囊。对此,况澄悲愤直言:数百万金颁内府,亿千万命全苍生。治河自古无良策,要在轻重持其衡。涓流不壅终决列,当初惜费徒硁硁。遂令中州元气耗,四郊但听欷歔声,沉痛指出河决的原因是由于平时疏于水治,官员不知励进,因一己之私而最终殃及无辜百姓。其诗史观的另一体现是关注民生,讽喻时政。史称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