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09456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5
《简论邓嗣禹: 中国科举学领域的“陈景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邓嗣禹:中国科举学领域的“陈景润”邓嗣禹:中国科举学领域的“陈景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邓嗣禹:中国科举学领域的“陈景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中国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近年,台湾大学知名教授、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学者齐邦媛女士,以八十多岁高龄撰写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巨流河》一书,2012年在大陆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该书2010年曾荣获台湾第五届“‘总统’文化奖”,2011年5月又荣获第九届华语传媒大奖。齐邦媛是台湾文学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在台湾素有“文学教母”和“永远的齐老师”之誉,她早年曾留学美国
2、印第安纳大学,与邓嗣禹教授有过密切的交往。在《巨流河》一书的第七章“开花的城”一节中,她讲述了她在印第安纳大学遇到邓嗣禹的情况: “印大著名的图书馆和她的书店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在占地半层楼的远东书库,我遇见了邓嗣禹教授(l905-1988),他是学术界很受尊敬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他的英文著作《太平军起义史史学》《太平天国史新论》《太平天国宰相洪仁轩及其现代化计划》皆为哈佛大学出版,是西方汉学研究必读之书。邓教授,湖南人,虽早年赴美,已安家立业,但对祖国的苦难关怀至深,我们有甚多可谈之事。他退休时印大校方设盛宴欢送,他竟邀我同桌
3、。在会上,校方宣读哈佛大学费正清(l906-1991)的信,信上说他刚到哈佛大学从事汉学研究时,邓教授给他的种种指引,他永远感念这位典范的中国学者。” 费正清是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素有“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教父”之称,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理由专家皆出自其门下,邓嗣禹即是他早年哈佛大学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但费正清在众多的学生中,为何要“永远感念”邓嗣禹,并称他为老师呢? 中国名著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本享誉中外的学术名著,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经常参阅和广泛引用的经典著作。该书由中国著名历史
4、学家李剑农所著,最早于194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近年由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多次再版。这本书被翻译成英文出版之后,曾受到国际史学界的广泛赞誉,李剑农也因此被收录于美国纽约格林·伍德公司出版的《近代国际大史学家辞典》中。但目前国内许多人不知道,这本书最早是由留美学者邓嗣禹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的。 邓嗣禹,字持宇,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史学系,1932年当选燕京大学历史学会主席,同年获学士学位。在此,他师从邓之诚、洪业等著名史学家。大学毕业后,他考入燕大史学研究所,1934年任《史学年报》主编,1935年获硕士学位,并
5、留母校任讲师。在此,他结识了与他同龄,正在燕大做博士后研究的美国第一代汉学家毕乃德(1906—2001),1936年两人合作编写了《中国参考著作叙录》。1939年,邓嗣禹在完成了恒慕义主编的《清代中国名人传略》之后,到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攻读博士学位。邓嗣禹先后历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兼远东图书馆代馆长,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亚洲协会理事等职位,并被哈佛大学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 20世纪50年代初,邓嗣禹在印第安纳大学执教中国近代史期间,由于缺乏英文教学资料,他最开始是将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书翻
6、译成英文,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教材,后经他的美国学生英格尔斯参与润色之后,1956年首先在美国Nostrand出版社出版,1964年在印度出版,1967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再版。该书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是一本在研究生教学中非常流行的参考书。萧致治在中文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再版前言中介绍:“该书前后共计发行了五千二百册,其数量之多,在美国同类著作中实属少见。”直到现在,这本书仍为国内外学者经常参阅和广泛引用,受到同行的普遍好评。 1966年,邓嗣禹还曾将南北朝时期官员颜之推所著的中国早期文学名著《颜氏
7、家训》翻译成英文,几易其稿后,于1968年在英国出版。 从唐朝开始,《颜氏家训》就有其他版本在颜氏家族之外流传。近年,国内出版品读、介绍《颜氏家训》的书有十个以上版本之多。但从1968年开始,该书就已经在英美国家流传,这是鲜为人知的。哈佛大学学友王伊同在《邓嗣禹教授学术》一文中,称邓嗣禹翻译的《颜氏家训》“开南北朝经典英译之先河”。 被汉学泰斗费正清称为“老师” 费正清把毕生精力投入近现代中国及中西方关系史的研究是从1929年开始的。当时正在哈佛大学学习的费正清接受了国际政治学教授韦伯斯特的倡议,开始从事中西方关系史新领
8、域的研究工作。 1932年2月,费正清来到中国居住了将近四年,在这里他与费慰梅结婚。最初,他在清华大学进修时,把全部的工作时间用在语言的学习上。为了更快地通过语言关,他徜徉于北京的街道与市场中,并广泛接触中国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会了基本的汉语会话。1935年,他结识了时任燕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