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01313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5
《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 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 /徐丽萍 前人很早就在研究“学”与“导”的关系。十年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郑重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时至今日,放眼广阔的教育视野,考量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行进的脚步依然不够坚定,课堂上依然“讲风”盛行,教师的“导”显得很强势。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水》,以成人的视角来分析,它是篇美文。大人和孩子们在雨中洗澡是多么痛快;一勺水冲凉的感觉,有动作、情感上的体验,描写丰富细腻。然而教学过后,教师常常有
2、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偏差。孩子们觉得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洗澡多难为情,大人居然也到外面洗澡……文本的描述和学生的切身体验反差很大,教师却常常忽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反差,陷入到一个“自我”的解读视域中,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身的阅历与经验去观照文本,忽视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这样的教学怎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究竟什么样的落脚点才是最恰当的?当然是基于学生。坚持以“学”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与实际需要。笔者以《水》为蓝本,探讨“导学”的策略,做到为学而导、顺学而导,导在关键处,导在必须
3、时。 一、画面引思,有效启学 《水》描写了作家马朝虎回忆儿时缺水生活的经历。“缺水之苦”是生活在水乡的学生生活体验的空白点,笔者在教学时抓住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间的反差,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思考的姿态走进课文。 师:我们是生活在水乡的孩子,缺水的村庄和人们生活的情景对于大家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到了许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着取水,他们获得一点水多不容易呀! 生:我看到庄稼地因为缺水都干裂了,农民伯伯在伤心地期盼下雨。 师:作家马朝虎从小就生活在这样
4、缺水的地方,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缺水的困难。 生:“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假设现在你就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请你读这一自然段。 (生感情充沛地朗读) 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一内因,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严格地说没有谁可以教会任何东西,所有的教会,从本质上说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因而,要让学生感受缺水的艰苦,教师的讲述是没有
5、用的,只有学生体验了缺水的滋味才能建构与文本相通的情感。课例中,教师借助缺水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淡感受。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从而更主动地去研究了解马朝虎从小生活的环境。 二、想象环境,有效助学 苏轼在论王维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说的是诗画不分家。其实文章也是这样,当你醉心于某段文字里的时候,也一定是眼中有景,耳中有声,心中有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再现画面,领悟、感受,才是有效阅读的助推器。在学习《水》的第二自然段“雨中洗澡”时,我引导学生这样展开想象:
6、 师:孩子们洗澡的画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好好读一读,你能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吗?(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要想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一定要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读。(师朗读)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孩子们在雨中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中的水。 生:我看到他们在雨中翻跟头,玩耍嬉戏。 师:孩子们在雨中狂欢的镜头被我们抓住了,大人们在雨中洗澡与孩子们有什么不同呢?(生:穿着衣服。)但是大人们和孩子们洗澡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课文没有具体描写大人们在雨中的表现,但是你觉得大
7、人们在雨中会怎样呢? 生:会欢呼跳跃,也会大呼小叫。 生:会尽情感受雨水的清凉和抚摸。 师:我们合作读一读,在雨中,大人们和孩子们一样,他们也会—— 生:(齐)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也会—— 生: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抚摸与清凉。 师:也会—一 生: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课文的语言,被我们的想象丰富了,就能看到生动的画面!这样既实现了语言的迁移、运用和内化,又增强了学生主动积累和主动运用的意识。 三、矛盾发掘,有效品学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
8、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使孩子们获得言语的智慧。例如,《水》的第五自然段就细腻地描写了四兄弟用一勺水冲凉的情景,这些文字并非只是“语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