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84712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九年级语文满庭芳 渔父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沙堤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笑谈使是编修院,谁贵谁贤?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蓑笠神仙。鱼成串,垂杨岸边,还却酒家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 过程与方法: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感受乔吉曲“嫉俗”的特点。说明:“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走向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媲美的地位。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吉(?~1345),元
2、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录鬼簿》说他“美容仪,能辞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作为诗歌,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以诵读为途径,以领悟为目的,通过诵读来培养诗歌语感,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美。因此,放手让学生诵读,让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并且在不断诵读的中,促进学生感受体会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作品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
3、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了解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元曲 杂剧 由唐诗、宋词学生熟悉的文学样式来引出元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到了元代则以“曲”为傲。大家熟悉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代表作品(补充元曲的相关知识);作者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大家,也创作了许多的散曲作品。散曲 套曲 小令自读课下注释一,识记文学常识。自学文学常识,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诵读散曲初步感知1.请同学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诵读的
4、要求:借助注释、手中的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在书上做好标记。2.思考:作者在曲中写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1.学生诵读散曲,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正音正义;(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2.堤、樵、溪、友、鱼、柳、酒。陶醉山野,鄙视世俗。1.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2.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教师引导介绍背景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蓑笠神仙”教师补充历史背景。了解:金元时期,乱世疾苦,有志之人愤世嫉俗。听教师以注释为基础的扩充性解释,让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再读散曲自主探究
5、1.面对元朝政府统治的黑暗,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2.揭示诗歌的主旨。1.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再读散曲;2、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生生交流,进行思维的启发、碰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判断、分析、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品读语言总结全诗诵读散曲,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总结全诗小组间进行诵读比赛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揭示本诗的写作特色。以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熟读散曲,激发兴趣。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诵读,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鼓励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巩固学习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积累。拓展阅读〔中吕〕
6、满庭芳·渔父词乔吉扁舟最小。纶巾蒲扇,酒瓮诗瓢。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箬笠底风云缥缈①,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萧。〔注释〕①箬(ruò)笠:箬竹的蔑或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雨和遮阳光。赏析《渔父词》可作抒怀之作来读。作者在生计艰难中,仍吹箫自娱,表现出文人绝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箬笠”两句写手头活计箫条,一“轻”字,写出作者达观之情,“一江夜潮,明月卧吹萧”勾勒出明净疏朗的氛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