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

ID:9677440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_第1页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_第2页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关键词】颅脑损伤  [关键词]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观察病情全面(不能顾此失彼)、连续(不任意间断);判断及时、准确。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危重及术后病人105例,通过监测治疗,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及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神经外科危重及术后病人共105例,其中男82例,女23例;年龄18岁~67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67例、脑出血22例、颅内肿瘤16例。  2护理体会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与观察

2、能力有关。护士必须时刻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分析判断变化原因,迅速作出相应处理。  2.1.1意识情况  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常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2.1.2瞳孔的变化  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并逐渐发展到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多伴有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提示颞叶沟回疝,压迫同侧动眼神经;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急性高颅压晚期;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反复

3、无常,多见于脑干周围的贫血、水肿、损伤;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是由于脑疝早期,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受刺激;自发性动眼神经损伤,瞳孔散大在受伤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  2.1.3生命体征  BP、P、R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一般每15min~30min测量一次,连续8h,平稳后改为1h/次;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术后

4、病人体温会有所升高,但一般低于38℃,术后1d~2d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若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则提示中枢性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如伴有in后还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吸氧;当SPO2低于85%时,应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吸氧[1]。  2.2体位护理  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头部抬高30°是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体位(硬膜下血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可降低颅内压约1kPa,(其头、颈、胸在同一斜面时,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代谢)。体位不当引起颅内压增高,呼吸不畅,造成脑缺氧。对脑外伤病人选择适当的头位和体位,使头部略高于心脏水平10

5、°~30°角,对额部、颞部、顶部开颅的取正位或仰卧头偏向对侧,对颅后凹开颅的患者取侧卧位。  2.3对骨窗张力的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由于脑膨胀而形成脑移位、变形可引起迟发性血肿。如有血肿发生,骨窗压力会明显升高。观察骨窗张力是护理中重要的一环。术后每15min~30min观察一次,轻触骨窗部位,感受骨窗张力,并注意其变化。如张力不变或降低,则患者病情好转。而张力逐渐升高,则可疑有迟发血肿发生[2]。  2.4预防颅内压升高的护理  2.4.1预防  尽可能地预防病人采用摒气动作,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高压灌肠;指导病人翻身时行呼气动作,起

6、床时可协助病人坐起,不要让病人自己用力起床;躁动者避免约束病人因挣扎而导致脑压增高;避免剧烈咳嗽。  2.4.2避免血压上升  按医嘱给予止痛剂以缓解病人因疼痛不适造成血压上升。做完气管内吸痰、胸部物理治疗、翻身等活动后应测量其血压变化情况。适当限制水分摄入,但应用利尿药物时,防止病人脱水。  2.4.3头部护理  翻身时头部翻动不可过剧,以防引起脑移位形成脑疝,压迫脑干而致突然死亡,故头部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2.5脑室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引流管最高点距离侧脑室的距离为10cm~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扩大的脑室骤

7、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塌陷,以致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如为残腔引流袋固定要低于头部。  2.6低温疗法的护理  降低肌体温度特别是脑温,可降低脑代谢和脑耗氧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脑对损伤的炎症反应,减少水肿形成和保护酶系统。一般是体温降低1℃,脑代谢下降6.7%,颅内压降低5.5%[3]。  2.6.1降温  头部降温可用冰帽、冰袋;体表降温可将冰袋置于体表大血管处;体内降温可用冰水灌肠或冷水洗胃。要求早:争取在脑水肿高峰到达之前实施。低:适度低温,即头部温度28℃,肛温30℃~32℃。长:低温维持时间长,须至病情稳定、神经功能开

8、始恢复,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专科护理体会【关键词】颅脑损伤  [关键词]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观察病情全面(不能顾此失彼)、连续(不任意间断);判断及时、准确。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危重及术后病人105例,通过监测治疗,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及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神经外科危重及术后病人共105例,其中男82例,女23例;年龄18岁~67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67例、脑出血22例、颅内肿瘤16例。  2护理体会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与观察

2、能力有关。护士必须时刻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分析判断变化原因,迅速作出相应处理。  2.1.1意识情况  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常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2.1.2瞳孔的变化  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并逐渐发展到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多伴有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提示颞叶沟回疝,压迫同侧动眼神经;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急性高颅压晚期;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反复

3、无常,多见于脑干周围的贫血、水肿、损伤;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是由于脑疝早期,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受刺激;自发性动眼神经损伤,瞳孔散大在受伤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  2.1.3生命体征  BP、P、R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一般每15min~30min测量一次,连续8h,平稳后改为1h/次;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术后

4、病人体温会有所升高,但一般低于38℃,术后1d~2d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若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则提示中枢性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如伴有in后还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吸氧;当SPO2低于85%时,应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吸氧[1]。  2.2体位护理  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头部抬高30°是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体位(硬膜下血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可降低颅内压约1kPa,(其头、颈、胸在同一斜面时,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代谢)。体位不当引起颅内压增高,呼吸不畅,造成脑缺氧。对脑外伤病人选择适当的头位和体位,使头部略高于心脏水平10

5、°~30°角,对额部、颞部、顶部开颅的取正位或仰卧头偏向对侧,对颅后凹开颅的患者取侧卧位。  2.3对骨窗张力的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由于脑膨胀而形成脑移位、变形可引起迟发性血肿。如有血肿发生,骨窗压力会明显升高。观察骨窗张力是护理中重要的一环。术后每15min~30min观察一次,轻触骨窗部位,感受骨窗张力,并注意其变化。如张力不变或降低,则患者病情好转。而张力逐渐升高,则可疑有迟发血肿发生[2]。  2.4预防颅内压升高的护理  2.4.1预防  尽可能地预防病人采用摒气动作,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高压灌肠;指导病人翻身时行呼气动作,起

6、床时可协助病人坐起,不要让病人自己用力起床;躁动者避免约束病人因挣扎而导致脑压增高;避免剧烈咳嗽。  2.4.2避免血压上升  按医嘱给予止痛剂以缓解病人因疼痛不适造成血压上升。做完气管内吸痰、胸部物理治疗、翻身等活动后应测量其血压变化情况。适当限制水分摄入,但应用利尿药物时,防止病人脱水。  2.4.3头部护理  翻身时头部翻动不可过剧,以防引起脑移位形成脑疝,压迫脑干而致突然死亡,故头部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2.5脑室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引流管最高点距离侧脑室的距离为10cm~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扩大的脑室骤

7、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塌陷,以致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如为残腔引流袋固定要低于头部。  2.6低温疗法的护理  降低肌体温度特别是脑温,可降低脑代谢和脑耗氧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脑对损伤的炎症反应,减少水肿形成和保护酶系统。一般是体温降低1℃,脑代谢下降6.7%,颅内压降低5.5%[3]。  2.6.1降温  头部降温可用冰帽、冰袋;体表降温可将冰袋置于体表大血管处;体内降温可用冰水灌肠或冷水洗胃。要求早:争取在脑水肿高峰到达之前实施。低:适度低温,即头部温度28℃,肛温30℃~32℃。长:低温维持时间长,须至病情稳定、神经功能开

8、始恢复,出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