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ID:9676002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朱向明新课程下怎样用教材教?■——“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江苏邳州运河镇吴闸小学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片段一]■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4(苏教版第12册P8):一根圆柱形钢材,

2、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1.5米=150厘米20×1150=3000(立方厘米)■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①20平方厘米=0.002平方米0.002×11.5=0.003(立方米)■②20平方厘米=0.2平方分米1.5米=15分米0.2×115=3(立方分米)■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片断二]■巩固

3、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2)。■表1■■表2■■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生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生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

4、了提前孕伏。■[片段三]■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教学反思]■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

5、”,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6、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

7、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走向了“学生中心”。[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关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

8、,而忽略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以本为本”,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