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

ID:967226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_第1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药味频率分析【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中药治疗用药频率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起病隐匿、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在常见实体瘤中排第5位,在相关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1],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6个月。国内报道原发性肝癌常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20.2%~85%。其自然生存期只有2.4~2.7个月[2],主干完全闭塞者生存期甚至不超过1个月。目前对肝癌伴门脉癌栓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在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1研究对象2005年~2007年我院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住院患者20例,男16人,

2、女4人,年龄41~75岁。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20~75岁;②诊断明确,有病理或影像学诊断依据;③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完整;④服用中药。排除标准:①转移性肝癌患者;②诊断不明确;③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欠完整者;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者;⑤未服用中药。2研究方法根据中药大辞典对病例中出现的中药别名、异名进行合并,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3结果3.1用药频率统计共入选122首方剂,经统计,中药使用次数>34次的有16味,使用频率依次为茯苓、白术、太子参、猪苓、米仁、炒米仁、八月扎、鸡内金、甘草、猫爪草、枸杞子、穿山甲、郁金、淮山药、柴胡、蛇舌草;使用次数>20次的有16味,

3、使用频率依次为谷芽、麦芽、北沙参、陈皮、黄芩、神曲、半枝莲、青蒿、茵陈、车前子、党参、女贞子、龙葵、麦冬、白芍、泽泻,见表1~2。表1使用34次以上的药物频率表2使用20次以上的药物频率  3.2用药归类统计整理122首方剂,对所用药味进行合并处理后,结果显示,用药范围较广(分类方法依据高等中医药院校5版教材《中药学》)。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所用中药归类按使用频率依次为清热凉血类、消食类、补气类、清热燥湿类、补阴类、补血类、利水渗湿类、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清热泻火理气类等,见表3。表3药物归类与使用率*本文用药与《中药学》中该类药总数的比率。  4讨论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

4、癥瘕”、“积聚”、“肝积”、“黄疸”、“膨胀”、“胁痛”等范畴。肝癌伴门脉癌栓已属晚期,由于邪毒耗气伤血,正气亏虚,多见脾虚湿滞,气虚血瘀,阴虚内热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黄疸、腹胀、少尿、纳差,舌暗红或淡红夹瘀点,苔薄或腻,脉弦细或细涩。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尚未统一,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分为气滞、血瘀、脾虚、湿热、阴虚五型,基本代表了肝癌临床常见证型。本组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常用药物按治则统计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利水渗湿、滋阴柔肝、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与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型的认识基本一致,肝癌伴门脉癌栓多不适合手术、介入化疗,中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尽可

5、能控制肿瘤,同时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正虚为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内因。气虚主要以脾脏为主,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可见纳差,鸡内金、炒二芽、神曲的使用频率较高。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可见腹胀、少尿,因此,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为其主要治法,茯苓、白术、太子参、猪苓、车前子、党参、泽泻也常用。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由于正气亏虚,精血生化乏源,常导致阴虚,表现为肝区隐痛、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等,故多用枸杞子、北沙参、女贞子、麦冬等滋补肝肾之品。肝胆湿热是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常见证型,常用药有柴胡、青蒿、茵陈。血瘀既是肝癌伴门脉癌栓的病因,也是其病理产物,互为因果。临床可见肝区

6、刺痛不移,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舌暗红或淡红夹瘀点,脉涩等,常用药有穿山甲、郁金。因本病易致消化道出血,故加用活血药是否会加重出血,值得关注。【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