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

ID:967006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_第1页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_第2页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_第3页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  国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更多人开始关注国学。国学热的兴起,反映出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小学对于国学教育也有不同方式的尝试。关于中小学语文课程与国学教育如何融合?笔者拟就将国学、国学热、国学教育,以及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进国学要素等问题,结合近年有关论述,略述己见,以与语文教学同行切磋。  一、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两解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统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等。直至清代鸦片战争之前,这一含义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这个概念,产生于清朝末年

2、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1902年秋,流亡日本文由.L.收集整理本的梁启超致函黄遵宪,建议创办《国学报》,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实。同年12月14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长文,多次使用并阐述国学。这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国学一词的最早版本。  国学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国学,指中国学术文化的精髓。章太炎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所发国学讲义共分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宋明理学、中国历史等六册内容。在章氏眼中,国学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正统高雅文化的学术活动,有时则混同于国粹。若按此理解,国

3、学的核心内涵,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这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广义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学科分,可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但儒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则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另外,医学、戏剧、书画等,也可归入国学范畴,但居于外延之列。  二、如何看待国学热  对于国学,有人认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只有依傍于传统才能富有生机,将国学兴起比作文艺复兴。它不是复古和唯国学独尊,而是对传

4、统的重新判断,是以传统文化为根系汲取更加丰富的养分,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和新的发展。  反对者则认为,重提国学是复古和倒退,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四书五经在过去是好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未来发展肯定还得依靠新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汗牛充栋,专心研读,有埋首故纸堆、与当前潮流背道而驰之嫌。  凡事有利必有弊,应看主流,不能因噎废食。国学自然有其价值所在。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它宛若一个民族的童年。如何理解历史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失去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可怕!目前,国人的国学知识普遍欠缺,国学在教育和人们生活常识中所占的地

5、位和它应有的地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恢复国学的种种努力是正当而必要的。  但是,如果企图恢复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中国回到独尊儒术的时代,那无疑是开历史倒车。某些国学班,一天学费上千,不免让人怀疑校方和学习者有追名逐利的动机。另外,让天真孩童回到私塾式学校,穿上古代服装跪拜老师,这是不是形式化的复古闹剧?难怪有些人担心国学热得不地道,终成昙花一现。  三、对待国学须去粗取精  研究本民族学术传统的根本意义,在于达到民族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应站在历史高度,具有世界意识,从文化视角来认识国情,认清中华民族的长处与短处,力求寻找出历史上中华

6、民族曾繁荣兴旺与危亡衰败在文化上的原因所在。在这个基础上,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发扬我们自身的长处,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我们提倡国学,有一个前提必须弄清,就是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缺陷,它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怎样才能使其积极合理的成分转换为人们的现代文化意识?因此,剔伪谬,别美丑,取精华,去糟粕,是国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目标。例如,儒学典籍文化中有仁者爱人民为邦本等体现人文精神的精华,也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体现封建专制主义的糟粕。再如,传统文化重义轻利、注重人伦人情,却轻视法律法规;森严的封建等级

7、观念,衍生出民主精神的缺乏和官僚主义泛滥;天不变道亦不变,造成知足饱和、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积习难改以上种种都是禁锢自由思想和扼杀开拓精神的糟粕,须引起注意并予以剔除。  时间转换,时势已变,对待国学,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因弊弃利,也不能一厢情愿,只见一端。复古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均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批判地扬弃,运用辩证综合的方法,处理好古今关系和中西关系。有学者指出,当代文化学者进行文化重建的主要方向,应当是如何基于对国民素质现状的分析,利用现有的全部人类文化资源,重建符合当代实际需要,以现代性为核

8、心的价值组合和文化体系,并以此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还有一些专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