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

ID:9655609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_第1页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_第2页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_第3页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_第4页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用儒家美学思想培养青少年人格 [内容提要]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偏重智育,德育空泛而忽视美育的现象。青少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美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了也离不开美育。美学研究与审美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以往美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当代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落实在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这一基点之上,并提出若干具体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美育,审

2、美意识,人格,人文精神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归以之文化存在为本,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照为中介,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文化精神,在人与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

3、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就构成了儒家人文精神由内而外、曲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成了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因此美学研究与审美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具有及其重要作用。  一、儒家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  美学思想与人类历史一样的古老。美的无限丰富的内涵,不断的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我们生活的境界和意趣。孔子的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代表。在中

4、国美学思想史上,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在他之前,关于美学的认识、教育等功能的看法,是简单的、分散的和不深刻的,孔子则对其加以概括,全面而深入地进行了总结。  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主张美和善的高度统一。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美”就是“善”之为美好的可观形式的表现。但是,孔子确也意识到“美”与“善”是有所不同的,并把二者区别开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在孔子看来,《武》所以不

5、及《韶》,主要是由于《韶》“德至矣”;而《武》其体虽“尽美”,但“文德犹少”。可见,孔子对于人的美学评价也是持先“善”而后“美”的原则的。孔子认为“博学于文”必须“约之以礼”,“文”与“质”必须统一在“礼”的基础上才是好的。也只有合乎“礼”之“善”的品质,才使人之美成其为美之人。正如他所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俏》)孔子虽主张“文质兼备”,但还是以“德”为首要。  孔子把诗、乐和礼并列为修身三要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所谓“成于乐”就是指通过“乐”的“美”与“善”的感化

6、作用,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教育人们成为“成人”。孔子并不认为所有的“乐”都是于人有益的。他说:“乐节礼乐……益矣。……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这就是说,从事那些由“礼”所节制的“雅乐”的活动,才是有益的;而从事那些“非礼”的“宴乐”的活动则是有害的。因此,孔子教导他的弟子们为“乐”必须要有原则,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孔子论“诗”也是从教育人成为“成人”的目的出发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

7、货》)在这里,孔子一方面说明“诗”的社会政治教育意义,同时相当深刻地概括了诗的美学特性和意义。诗具有“感发志意”(朱熹注)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善道”修养。  孟子在谈论人的品质时也曾把“美”和“善”看作是两种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不同的品质。《孟子·尽心下》云:“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焦循:《孟子正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第585页)焦循解释“充实之谓美”云:“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故容貌硕大而为美。美指其容也。”(焦循:《孟子正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85页)这样,“美”这种品质,不仅要有“善”、“信”的充实内容,还要具有“茂好于外”的形式。如果把“信”理解为“真”,那末,这里就有“真”“善”“美”统一观点的萌芽。  儒家人文精神作为在“轴心”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两千多年的一种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