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

ID:965336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_第1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_第2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_第3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个家系DSRAD基因突变分析作者:李敏,王丽君,张彩娥,吴雄文,邓云华【摘要】目的:通过对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DSRAD进行检测,以期寻找到新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中获得DSRAD基因cDNA,然后克隆至pTA2vector,经阳性克隆筛选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网上比对找出可能突变位点,再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进行新突变验证.结果:对该家系DSRAD基因测序发现患者存在碱基替换A1167G(Q389Q),由于编码的氨基酸未改变,均为谷氨酰胺,为一种同义突变.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证明该突变只存

2、在于该家系患者,不存在于家系健康人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对照者.结论:该同义突变可能导致患者皮肤色素异常改变,其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突变;DSRAD基因;cDNA克隆;聚合酶链反应;多态现象,单链构象0引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symmetricalhereditaria,DSH),1924年首先由Toyama等在日本报道.该病主要发生于日本和中国,另外韩国、印度、欧洲和北美也有少量报道[1].DSH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较高的外显率,亦有散发患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报道[2],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

3、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对该症进行了系列遗传学研究,最终确定了其致病基因为双链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doublestrandedRNAspecificadenosinedeaminase,DSRAD)[3].到目前为止,在DSH患者中共发现40余种DSRAD基因的突变.为完善该症的突变谱,我们对一个DSH家系的DSRAD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研究DSRAD基因的突变位点在皮肤的色素代谢中可能起到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研究中家系3代,共11人,其中6例患者(图1).先证者:女,9岁,体格发育和智力与同龄人相仿,未发现明显的系统症状.3岁时出现手背散在色素减退斑,随着年

4、龄增大,色素减退斑越来越明显,并夹杂色素沉着斑点,皮损缓慢蔓延,目前已侵及手腕部及右脚踝,皮损夏季明显而冬季减轻.先证者的母亲(II2)自述3岁左右开始出现皮损,目前色素异常性皮损主要位于手足背,呈对称性分布,面部有少量雀斑样皮损.先证者的舅舅(II1)及其儿子(III2)女儿(III3)有类似表型,于四肢末端陆续出现深浅不一的色素减退斑,间杂褐色斑片,其临床表现符合DSH.所有患者黏膜、指(趾)甲、牙齿和毛发均正常.图1DSH家系图1.2方法1.2.1遗传物质的获取获得知情同意后,无菌采集该家系成员静脉血5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同时还采集先症者与一名正常家系

5、成员静脉血5mL以提取mRNA.100名对照(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基因多态性)来自湖北及周边地区的正常人,未发现有色素异常.1.2.2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人DSRAD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Primer5.0软件设计3对PCR特异性引物扩增该基因全长,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如下:第1对:上游引物P1:5′GGAGTAGCGGAGGCGTGG3′,下游引物P2:5′CTTGCTGGTTCTGGTCTGGC3′;第2对:上游引物P1:5′GTGGAGAATGGGCAGGAA3′,下游引物P2:5′AGCAAGGAGGGCTGGAAG3′;第3对:

6、上游引物P1:5′TCTCACTGGCAGCACCTT3′,下游引物P2:5′CCATCTGTCACTGGAGCAT3′.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400,1400和1290bp.  依据比对分析结果,拟对突变部位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P1:5′TTGACAGACAAGAAGCGAG3′,下游引物P2:5′CTGCCCATTCTCCACTTT3′.其扩增产物长度是177bp.1.2.3RTRCR扩增DSRAD基因分离白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抽提基因组mRNA,按照逆转录试剂盒将总的mRNA反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

7、包4μL5×buffer(含Mg2+),2μLdNTP,4μLcDNA,上下游引物各1μL,1.5μLTag酶,加双蒸水至20μL.PCR反应条件为96℃预变性3min,然后96℃变性1min,退火55℃60s,延伸72℃2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取5μL以10g/L的琼脂糖电泳,Goldviein,42℃热击90s,再冰浴2min后加入800μL的LB培养液37℃振摇45min,取菌液200μL涂布于含有氨苄青霉素,Xgal和IPTG的LB平板37℃过夜,次日经蓝白筛选,随机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