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ID:964667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_第1页
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_第2页
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探析朱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道,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套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同时,他也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四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为他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思想是指导他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原则,教育思想则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明天理,灭人欲的哲学纲领,决定了朱熹教育思想的消极保守方面;哲学思想中的唯物论、辩证法因素和教育经验,集中反映在他教育思想的精华、特别是教学方法中。时

2、至今日,朱熹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要加以批判的吸收。  一、教育价值变化气质  朱熹对教育价值的论述来源于他的双重人性论,而他的人性论则是对张载、程颢和程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朱熹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论。他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朱子语类》,卷六○)人性也分为两方面,一是理构成的天命之性,二是理与气杂的气质之性。他认为,天命之性没有形影,要靠气质之性来安顿和挂搭。天命之性人人都有,故人性皆善。现实的人性为什么会有善恶?这是因为人们禀受的气质有不同。在朱熹看来,气

3、有清、浊与偏、正之分。理与不同的气相杂,构成不同的气质之性,形成不同的人性。他说: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禀气不同。若禀清明浑厚之气,构成善的气质之性,若禀天地之戾气,构成恶的气质之性。(同上,卷四)人的气质之性能否变化?朱熹认为可以,其途径是为学。他说:为学首在变化气质,以其气质之有偏,物欲之有蔽也,是以或昧其性,以乱其伦、败其则而不知反,必学以开之。(同上,卷一四)朱熹认为,古之圣王设学校以教人,目的本文由.L.收集整理在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

4、已焉。(《朱文公文集》,卷一五)这就明确肯定了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变化气质。  朱熹从变化气质的哲学高度肯定了教育的价值,他认为教育能改变人的气质之性,将人性中恶的气质加以去除,复归善的本性,这肯定了教育的作用,有其合理之处。但他关于人性的论述及有生而知之者的观点则有待商榷;他肯定教育能改变人的自然气质,这似乎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也缺乏科学根据。教育虽然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改变人的本性。  二、教育目的明人伦  朱熹办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整顿封建道德伦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朱熹说

5、:熹闻之侯之所以教于是者,莫非明义反本,以遵先王教学之遗意。(《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这就是说遵先王之意和明义反本便是教育的根本和目的。遵先王教学之遗意,就是由明心修身入手,而推行于五伦之间,而使义理休明,风俗醇厚。明义反本就是以明人伦为本。由于人们不能离开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此五者之关系;也不能离开亲、义、别、序、信此五者之理。因此,朱熹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圣王之目,作为《白鹿洞书院学规》揭示出来。  明人伦,即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和宗法等级制度,这

6、便是朱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个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朱熹要培养两种人:一是为本阶级培养有学问的贤君、忠臣和孝子;一是培养守法的农民和士兵。他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对象是所有八至十四岁的子弟,是普及教育,目的是培养顺从的、既会务农又会打仗的劳动者。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7、是贵族子弟,教育目的是培养懂得治人之道的贤君和忠臣。然后推己及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在教育目的上,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只是把明人伦叫做明义理以修其身。这里的明义理,就是明仁义礼智之类天理,修其身就是按天理要求消灭人欲。朱熹把办教育的全部目的定为明天理,灭人欲。离开了这个宗旨,就无所谓教育。由此可见,朱熹的教育目的论,是他哲学纲领的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朱熹虽然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指明了方向。然而,他的教育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封建的伦理

8、道德,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要的治国之才,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需要,这是我们现在不能完全认同的。  三、教育内容儒家经典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朱熹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全是天理的教育内容。朱熹认为,儒家经典《六经》、《四书》全是天理,是最理想的教材。他说:《六经》是三代以上之书,曾经圣人手,全是天理。学者于《庸》、《学》、《论》、《孟》四书,果然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学规类编》)《六经》、《四书》都要读,只是《六经》是孔孟之前的先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