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

ID:9645081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4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_第1页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_第2页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_第3页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_第4页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性与现代性——《一个非文学性命题》引发的理论问题吴炫先生的《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1]一文,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命题提出了质疑。他的基本观点是:这个命题未能突破文学对文化的束缚,成为一个非文学性命题。这种非文学性表现在现代性、共同性和文体性三个方面。在笔者看来,这种否定之不当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一样不妥当。但笔者不是对吴文立论即否定“20世纪中国文学”命题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其隐含的另一些更重要的理论问题感兴趣,这些理论问题包

2、括:文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世界文学是否存在以及与文学性是否相容?白话文与文学性是否相关以及是不是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笔者以为,这些理论问题可能比否定或肯定“20世纪中国文学”命题本身更重要,有必要加以深人探讨。而且,一旦这些理论问题得到解决,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命题是否合理的问题也就随之得到解决。应该首先考察吴文提出的文学性问题。吴文之所以作出否定“20世纪中国文学”以及文学现代性的结论,正是从他的文学观推导出来的,他认为现代性与文学性根本不相容。吴先生提出了“否定主义美学”

3、,强调文学的“本体性否定”特性即“文学穿越文化政治”说,实际上认为文学性就是否定性。此论有一定的合理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就主张“文学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笔者也有相似的理论,即一贯主张的“超越美学”,强调文学对现实(包括现实生活和现实文化)的审美超越性,而这种超越即包含着审美批判、否定(而且,超越性比批判性、否定性内涵要宽,还包括审美理想性)。但是,吴文又有片面性,因为否定性不是文学性质的全部。文学除了有超越性或否定性之外,还具有现实性或肯定性,因为文学除了具有

4、审美属性外,还有现实属性。作为一种美学,应当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否定性;作为一种文学理论,除此之外,还要指出文学的现实性和肯定性。以往的文学理论把文学当作一个平面结构,或强调文学的现实性、肯定性,而忽视文学的审美超越性、否定性;或强调文学的审美超越性、否定性,而忽视文学的现实性、肯定性,从而导致片面性。当然,文学的审美超越性和现实性不是对等的、平列的,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文学是一个多重结构,它具有三个层次:审美层次是最高层次,它具有审美超越性,包括否定性;现实层次是基础层次,它具有现实性即对现实的肯定性

5、;此外,文学还有深层结构,即与无意识对应的原型结构,它具有非理性。文学的三层结构表明文学性质的非单一性,文学具有理性、非理性、超理性或现实性、原始性和审美超越性的多重属性。文学的多重属性鲜明地体现于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三种形态的区分。在严肃文学中现实层面起主要作用,因此它突出了意识形态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与一般文化之间有较多的一致性。在通俗文学中原型层面起主要作用,因此突出了非理性(极度感性化顷向),具有消遣娱乐作用,它与一般文化之间既有相容性,又有冲突。而在纯文学中,审美层面则起主要作用,因此

6、突出了超越性,它对现实、文化具有批判、否定作用,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能说文学是异质文化。关于这一点,笔者曾有所探讨。[2]由于吴文否定了文学的多重本质,才导致了其一系列结论的片面性。接下来我们考察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问题。吴文提出:“问题在于,‘现代性’首先是对文化而言的,而不一定是对文学而言的。”“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也是两回事”。他的理由是:文学在本质上与文化是一种“本体性否定”关系,“因此,文学的生存状态受文化的制约——这个制约在今天就是现代性,但文学的存在状态(即文学实现文学性的程度)则体现为对

7、文化制约的摆脱,以及对文化性生活材料的个体性穿越。”他还批判了“历史进步论”在文学上的体现,认为文学没有进步可言;而且“文学现代性”概念隐含着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优越的思想。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文学的审美层面上(特别在纯文学中),文学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当然也没有“比古代文学优越”意义上的现代性。但在文学的现实层面上(特别在严肃文学中),文学有历史,有发展,当然也有现代性。这就是对所谓的“文学史悖论”的解决。关于这一点,笔者也曾探讨过。[3]吴文只强调了文学的超历史性,从而否定了文学的现代性,这是

8、一个片面的结论。因为文学还有现实层面,它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变化,所以有历史性、现代性。不能仅仅依据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不顾文学的现实性,就否定了文学的历史性、现代性,更不能拒绝作文学的历史分期。如果依照吴文的逻辑,不仅不能谈论“20世纪中国文学”,而且同样不能谈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在文学的审美层面上,虽然没有历史发展,没有进化论意义上的现代性,但是现实层面上的现代性又必然给它打上了印记,并影响了文学超越的方式,这也是文学现代性的一个内容。文学现代性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