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动的文学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的文学性¿蔡志诚内容提要本文追溯了西方近、现代文论中文学性的流变,梳理了从泛文学到现代“文学”观念确立的内在理路,并对文学性的两个维度———语言、形式、结构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进行考察。文学性从形式结构到历史语境的转换,从审美自律到意识形态幻象的变迁,范式的衍化与语境的变迁形成文学性的历史振幅。这启示我们必须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文学性进行意识形态的深描测绘。关键词文学性形式结构历史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2-0104-07径变迁标示着流动的文学性的历史踪迹。韦勒克在一《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文学一这
2、样的知识图景一再重现———认知的步伐追赶不词在18世纪中叶经历了一个“民族化”和“审美化”的过上事物的背影,理论的脚步丈量不出实践的踪迹,外延程,现代文学观念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播撒开来的乡愁理念挽留不住内涵的飘泊意志。的。①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启蒙主义思想冲击波,以及资概念的抽象命名,只是为变动不居的世间万物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兴起,被注入时代精神新意涵的“文筑认识的驿站。风尘仆仆的事物只作短暂的勾留,在学”开始在欧洲各国的历史舞台上频频亮相。在法国、概念的驿站休养生息,但它一时静如处子的名词性容英国、普鲁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共时性登场的新“文颜,往往让人忘却它动如脱兔又将启程的动词性身姿。
3、学”这一术语,已从广义的文化文献中脱身而出,而专概念是为了告别的理论聚会,它穿上符号性的华衣彩指用这些国家的语言写成的、具有审美想象性的民族服却抖落不掉一身的行旅风尘。概念总是与定义联袂文学作品。乔纳森·卡勒则着重考察浪漫主义思潮对出场,但它们往往踩着理性的节拍翩翩起舞。定义假现代文学观念的催化作用,他指出是莱辛于1759年发工具理性的权力之手———命名和分类———来安定活泼表的《当代文学的通讯》中“,文学”一词才包含了现代野性的意涵,在提精炼粹的“定义”过程中抑制驯化意意义的萌芽,而法国批评家史达尔夫人在《从文学与社涵的活性因子。于是,多义的意涵栖居于概念的结构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论文学》(1
4、800)中首先确立了文学作性驿站之中,寄寓而不定居,逗留而不永驻,但“定义”为“想象性写作”的观念。②尽管史达尔夫人对文学的又能定住多少流动的意涵呢?文学一旦走进这幅认知图景,它那多舛的命运是否能运行出别样的轨迹呢?①〔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5-41页。西方学者对现代文学观念的谱系学勘察一直持续②〔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不断,从广义的泛文学到狭义的纯文学,文学概念的路年,第22页。104©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
5、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流动的文学性界定仍延续广义的泛文学观:“我所指的文学包括诗殊的书面语言。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中,文学被作为歌、雄辩术、历史与哲学”,但她已开始尝试内部的区分一种说教课程,负有教育殖民地人民敬仰英国之强大———“在文学这些部门当中,应该区别哪些是属于想象的使命,并且要使他们心怀感激地成为一个具有历史的,哪些是属于思维的。”①史达尔夫人的区分试图标举意义的、启迪文明的事业的参与者。在国内,文学反对想象的力量,抑制并削弱理性思维对文学观念的统辖。由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滋生出来的自私和物欲主义,为但这不过是德国浪漫主义文
6、艺思潮的法兰西回响,事中产阶级和贵族提供替代的价值观,并且使工人在他实上,审美想象的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更多奠基于们实际已经降到从属地位的文化中也得到一点利益。康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文学对教育那些麻木不仁的人懂得感激,培养一种民当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审美无功利”的典律族自豪感,在不同阶级之间制造一种伙伴兄弟的感觉将审美从理性认知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时,审美的“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还起到了一学”就不再是实现其认识功能、教化伦理功能等载道理种替代宗教的作用。”③这时期的文学具有某种社会救性的手段与工具,而是一个审美自律之光普照的独立赎功能而类似于宗教,因此,社会的、伦理的外
7、在属性王国。于是,混沌无边而又浑然一体的“泛文学”开始就附着于文学文本之上,与此同时,审美性、创造性、想出现离散的倾向,审美的“文学”已具备从广义文献中象性、形象性、情感性等价值维度也依附于文学文本之分解独立出来的理论原动力。后继的席勒则高擎审美内,逐渐成为衡量现代文学写作的标准,并与资本主义感性的浪漫主义旌旗———“艺术为自己立法”,以自由现代性携手并进演化成不证自明的普遍性常识。自律的审美感性作为人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