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

ID:964460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1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2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3页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微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Ts在2006年提出,几经补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普遍接受的定义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客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进入个人社区,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传统博客的一种进化形态,更强调微小、简短、快捷的特点。正是由于其交互性极强,迅速在全球掀起一场微博浪潮。截至2013年12月底

2、,我国微博用户为2.81亿,网民微博使用率达到45.5%,手机微博使用率为39.3%[1]。微博曾一度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随着微博产业的迅速膨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博环境下的沟通研究和微博沟通的价值研究[2]。  关于微博沟通价值的研究最初更多地集中在商业应用,基于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的现实[1],将微博引入教育,将微博的传播特点融于知识教育的传播过程,逐渐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上海师范大学学者的《T.收集整理究方兴未艾,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梳理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夏东锋在《中国2009-2012年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综述》(2013)中

3、对KI全文数据库2009至2012年教育类核心期刊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博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远程教育领域应用研究,微博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研究和高校官方微博的发展研究等4类,分析认为我国学者对微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持续升温,微博和教育结合的契合点仍有待于挖掘和深化。袁磊等在《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对KI全文数据库2009至2013年5月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微博教育应用研究分为4类和3阶段,分别是微博教育应用概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其他教育领域的应用等4类,研究引入阶段、研究发

4、展阶段和研究深入阶段等3个阶段。同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加强实证性研究,更加注重与具体学科和教学过程深入结合。  (二)研究现状梳理与统计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将重点聚焦于学校教育,即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中鉴于前面学者的研究经验,选取KI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作,以微博并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至2014年4月,共有2278条结果。经过人过判读过滤相关性低的通过分析微博自身的特点、教育传播的相关

5、特征以及教育信息化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表明微博教育在改进教育方式、学习模式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刘芹妹等总结了微博鼻祖Twitter的相关特征和教育应用的场景,并列举国内外的应用微博进行教学的案例,指出微博可以是学生专业发展和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3]。郑燕林等通过分析微博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其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微博可在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聚合,实现教育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以及开创微型学习的学习方式方面得到应用[4]。成清将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归纳为开放的课外课堂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信息过滤功能和评价工具的功能,认为微博在教育发生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交流平台

6、、知识构建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来应用[5]。  2.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在相关的可行性分析深入到一定程度,一些学者尝试以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探寻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认为,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是偶然的,而是具备丰厚的理论与现实依据[6]。基于弱连接的优势理论,微博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并形成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社会交互作用理论为人们通过微博中的虚拟网络关系,产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需要动机理论解释了人们将微博中虚拟角色作为现实社会身份有益补充的强烈需求。另有学者尝试用非正式学习理论解释微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7、,同时利用学习动机理论对微博使用者进行假设分析,总结出五种微博学习的动机,即技术因素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获取动机、分享传播动机和记录表达动机[7]。  3.微博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  从最初到现在,热衷于教育技术发展的学者们不断在尝试进行微博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基于微博的学习模型的构建。王萍以国内外微博系统的教学实践应用为出发点,以教育微博系统平台研究为核心,给出了以社会化微博系统、专业型微博系统和开源微博系统进行教育微博系统设计和建设的方案[8]。李超构建了利用微博广播过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和利用微博功能的小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