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

ID:9644588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_第1页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_第2页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_第3页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_第4页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任何一种教育哲学,都会含有对人性的看法。人性论是教育哲学的重要内容。前人对于儒家人性论和儒家教育哲学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在吸收其中部分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讨论两者。  一、性朴论不应被忽视  儒家的人性论,一般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为代表,而性朴论对很多人来说则是相对陌生的概念。事实上,儒家性朴论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理论不简单地断定人性是善的或恶的,而是注重其质朴性、原初性、可塑性等。性朴论对儒家教育哲学的影响比性善论或性恶论都要大。  儒家的性朴论,已有论者说之甚明。周炽成认为,荀子本人不是性恶论者,而是性朴

2、论者,《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作品。他在《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荀子乃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荀子非性恶论者辩》(《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光明日报》2007年3月20日)等论著中阐发了这一观点。本文认同这种看法,并从性朴论的角度考察儒家的教育哲学。  周炽成主要是从《荀子》文本之内和之外两个方面来说明荀子是性朴论者,而不是性恶论者。从《荀子》文本之内来说,《荀子》只有一篇文章(《性恶》)主张人性恶,而有大量的文章主张或显示人性朴。《礼论》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

3、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一般研究荀子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性者,本始材朴这句话,但不会认为它与《性恶》的著名看法有冲突,而周炽成则意识到了这种冲突。在他看来,性朴与性恶的区别非同小可。本始材朴的性肯定不能说是恶的。就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来说,朴之性似乎含有符合善的潜质,但从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来看,朴之性显然不够完美,而这种不完美如果以恶来概括,肯定说不过去。周炽成认为,性朴的思想不仅明确地表述于《礼论》,而且也显示于《荀子》一书的《劝学》、《正名》、《荣辱》、《儒

4、效》、《大略》等篇。《劝学》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王念孙在解释本句时指出:此言善恶无常,唯人所习。[1]蓬在本性上是不直的,但是,如果生在直的麻之中,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变直;本性是白的沙,如果被放置于黑色的矿物中,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变黑。性朴论强调性之可变性,这正是《劝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荣辱》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这也表明了人性之可变性和后天作为、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反衬了本文由.L.收集整理天性之朴、天性之不恶。《儒效》也有类似的说法: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大略》的说法更值得注

5、意: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七教,所以道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事具矣。理民性与养民情并列,这当然意味着性不是恶的,不像《性恶》所说的那样需要对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教来理的性跟《礼论》、《劝学》等篇所说的性一样都是朴的,既不能说纯粹的善,也不能说纯粹的恶。理的本义是加工、雕琢玉石。《说文解字》说:理,治玉也。《韩非子和氏》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玉来自玉石,玉石含有玉的材料,而一块普通的石头无论如何不能加工为玉。与此相似,人性中含有善的素材,如果无此素材,就无

6、法成就现实中人的善。不过,正像玉石含有杂质一样,人性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教则可以去掉其中的不完美成分。  从《荀子》文本之外来说,荀子的著名弟子韩非子、李斯等都未断言人性恶,也没有说到他们的老师主张人性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孟子和荀子作传时,只字未提他们在人性问题上的分歧。如果像后人所认为的那样,孟荀的最大分歧是前者主性善,而后者主性恶,那么,既然司马迁把他们二人合起来作传,他为什么不在此传中提一提这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重要分歧呢?[2]虽然因为篇幅所限,司马迁无法一一叙说孟荀两人的所有思想,但是,如果他面对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孟、荀性善性恶之争论而不记一言,这似乎说不过去。比较合理

7、的解释是:司马迁未看到《荀子》一书中有《性恶》或者即使看到了该篇文章也不以之为荀子的作品。另外,西汉的韩婴是荀子后学,他在《韩诗外传》中大量引《荀子》,偏偏不引《性恶》。由此,周炽成大胆推测:在韩婴写《韩诗外传》的时候,《性恶》很可能还未问世或者即使问世了他也不以之归于荀子,故不引。[3]西汉时讨论人性最有名的思想家董仲舒继承了荀子的性朴论。董仲舒说: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4]这与前面引用过的荀子《礼论》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