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4239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今天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媒体的发展也身处在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思潮活跃、社会价值多元的宏大背景下。因此,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一、网络负面新闻认知 提及网络负面新闻,很容易与网络媒体报道中的负面题材新闻事件、批评性新闻、灾害性新闻、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敏感性新闻事件等概念混淆,其实这些词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学术界中对负面新闻的界定,主要是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传播效果来区分的。其中,后者包括了积极新闻事件因报道方式不当所产
2、生的负面效果。本文中所指的负面新闻界定为网络新闻中对社会负面题材事件的报道,本文由.L.收集整理即与现行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新闻事件。例如近几年新闻媒体对极受社会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就业市场不公等新闻事件的报道。有的人认为负面新闻一定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若媒体人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受众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辨析负面新闻的内容,负面新闻的报道是可以发挥正面的、积极的功效的。 二、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网络媒体具有超地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大学生获取资源信息提高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网络媒体传
3、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带有反动、消极、错误的负面新闻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冲击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网络作为当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负面新闻的传播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自然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力争使网络负面新闻的传播能对大学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的紧迫任务。 (一)积极意义 一是警示作用。负面新闻报道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目的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震惊警醒。①网络新闻中对社会丑恶或不公现象的曝光,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并时刻
4、警醒自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可以使大学生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省。不同媒体选择不同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可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全面认识和深刻认知。 二是引导作用。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②新闻报道事件往往有着强烈的舆论导向功用,大学生通过事件人的经历和受到的惩罚来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免重蹈覆辙。 三是激励作用。一些负面新闻信息的适时传播,能够使人们在心理和认识上感到某种挑战,并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应战并主动投身于解决所反映问
5、题的实践中,进而进一步推动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③网络中的负面新闻,有一些可能正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媒体对于事件的披露,让大学生内心的不公平情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保持心理平衡,并对社会充满信心和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成熟,并促进了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 (二)消极影响 从心理特征来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自律意识比较差,认知能力、辨析能力、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抵抗力都比较薄弱。在这个阶段,如果大学生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容易导致道德的失衡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 一方面体现在网络负面新闻的报道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
6、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大学生在接受新闻信息的时候,受着不同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影响。而由于大学生缺乏人生经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当前,国际环境异常复杂,部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歪曲事实,尤其是在国内外重大政治活动和敏感事件时期,散发大量腐朽的价值观念和不良的信息,使得一些判断能力弱和价值观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崇洋媚外,动摇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网络负面新闻的大量报道对大学生行为有着一
7、定的弱化或强化影响。 网络对负面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势必伴随着对事件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渗透在事件报道中的观念以及大量网民的情绪,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意识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反思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行为。 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规则,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弱化或强化效果。网络新闻中对事件的多角度、多立场报道,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舆论的自由性和匿名性等特点,擅自发布很多具有煽动性的虚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使大学生的价值评判标准与价值选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