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

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

ID:963949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汤剂;眩晕;祛痰;健脾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机颇为复杂,但从中医角度归纳起来不外气血亏虚和痰湿中阻两方面,以虚证居多[1]。正如《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2003—2006年,笔者自拟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36例,并与应用尼莫地平、眩晕停、抗栓丸治疗32例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所门诊患者,头颅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符合眩晕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

2、16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9年;经头颅彩色多谱勒(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例,颈椎X线摄片示骨质增生12例,梅尼埃综合征2例;血红蛋白<10g例,高血压病4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5.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年;经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例,颈椎X线摄片示骨质增生14例;血红蛋白<10g的2例,高血压病3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病史及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辨证临床表现:头晕,目眩,旋转不定,重者恶心呕吐,不能站立,伴心悸、

3、耳鸣,汗出等。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络,气血亏虚。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予止眩定晕汤治疗。药物组成:姜半夏12g,天麻15g,白术20g,茯苓10g,钩藤10g,陈皮10g,川芎12g,丹参12g,当归10g,全蝎6g,白僵蚕10g,甘草6g。加减:眩晕,呕吐频作加代赭石、竹茹、生姜以镇逆止呕;心悸、汗出,加黄芪以补气生血;耳鸣重听加郁金、石菖蒲以通阳开窍。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1.3.2对照组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每日2次;眩晕停25~50mg,口服每日2次;抗栓丸0.1~0.3g,口服每日2次。  1.3.3疗程及其他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服药期间忌

4、生冷、油腻,注意调节情绪。  1.4疗效标准[3]显效:眩晕消失,兼症基本消失,恶心呕吐、站立不能、耳鸣、心悸等症状轻微,TCD结果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本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工作;有效:眩晕基本消失,TCD示椎-基底动脉血运有所改善,其它症状减轻或有所好转。眩晕发作频率减少,可正常生活;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结果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止眩定晕汤治疗眩晕疗效确

5、切。  3讨论  眩晕一证,临床常见、多发,涵盖了现代医学之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及贫血等病。病因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古代医家对眩晕论述颇多,如《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无虚不能作眩”。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等诸多论述[1]。笔者认为,眩晕的发生虚证居多,其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阻络,气血亏虚,发为眩晕,主要责之于脾的运化无力,致水湿不化,痰浊内阻,浊阴不降,风痰上扰而发为眩晕;脾胃虚弱,升降失司,不能使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而致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发为眩

6、晕。因此,着眼于从痰从虚论治是其根本大法。上服定晕汤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二者合用为风痰眩晕之要药,李杲云“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4],故此2味作为君药;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益气,化湿降浊;全蝎、白僵蚕、钩藤、熄风解痉,平肝通络;丹参、川芎、行气化瘀;当归、黄芪补气养血,健脾盈脉,以扶正气。全方配伍严谨,补血虚,泻痰实,通经络,标本兼治,共奏燥湿祛痰、活血通络、健脾益气之功。【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