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

“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

ID:27564704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46例临床观察许振华(江苏省泰兴市常周卫生院225400)【关键词】眩晕症熄风化痰定眩汤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374-02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方剂——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症患者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木院的门诊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30〜64岁;病程1天〜8年。对照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33〜67岁;病程2天〜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

2、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丙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诊断要点:①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②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③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④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

3、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或MRI检查。⑤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012版》制定:①头晕0眩,视物旋转,轻者闭S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做各种相应检査如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CT等,以明确眩晕的病因。⑤应注意除外脑肿瘤、血液病等。2治疗方法2.1治疗组给予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基本方药组成:天麻10g,夏枯草15g,泽泻25g,法半夏10g,白术12g,茯苓15

4、g,陈皮15g,石菖.lOg,代赫石(先煎)30g,炙甘草6g,生姜10g。加减:肝阳上亢者加龙胆草10g、龙骨30g、牡蛎30g;气血亏虚者加党参10g、黄芪30g;肾精不足者加枸杞10g、女贞子10g、山萸肉15g。2.2对照组予西比灵治疗。每次5mg,每日2次,口服。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同吋管理血压治疗。2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012版》制定:治愈:眩晕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眩晕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偶有头晕或漂浮感;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3.2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2

5、6例(56.52%),有效16例(34.78%),无效4例(8.69%),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46例中,治愈21例(45.65%),有效18例(39.13%),无效7例(15.22%),总有效率84.78%。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临床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症、前庭神经元炎、晕动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病。西药西比灵属二烷基胺化合物,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具冇解除脑血管痉挛收缩,

6、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諷供应,并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末稍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因而对治疗眩晕有一定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眩晕发生的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古典医籍中各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丹溪心法?头眩》冇“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认为以痰浊中阻型眩晕最为多见,在治疗上遵“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之大法,在治疗上以“健脾化痰,

7、平肝熄风”为原则,自拟熄风化痰定眩汤。方中二陈汤(法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燥湿祛痰;泽泻汤(泽泻、白术)健脾利水;天麻、夏枯草平肝熄风而治眩晕;代赫石、生姜以镇逆止呕;石菖蒲祛痰通阳开窍。方中泽泻用量宜大,量小勿效。诸药合用具有燥湿祛痰、平肝熄风之功,从而达到痰湿祛,浊阴降,肝风熄,清阳升,阴阳平则眩晕止。总之,眩晕是多种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临证治疗应先排除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