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ID:9638899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_第1页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_第2页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_第3页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_第4页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内容提要】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强调传统学术对于道德教化的“致用”功能;他还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摘要题】近代人物【关键词】俞樾/西学/道德教化/疑似之见【正文】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是晚清同光年间“最有声望”[1](p.5)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

2、。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着力重建传统文化,俞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大力揄扬。他以“通经致用”为治学宗旨、以“梯梁后学”为学术取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一方面遍注“群经”、“诸子”,对传统典籍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纳出古文“文例”88例,为后学者从事传统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他潜心经史教育,主持杭州诂经精舍及其他重要书院达30多年,门生弟子数以千计,其中章太炎、黄以周、张佩伦、缪荃荪、吴昌硕、崔适、朱一新、戴望、吴大澂、谭献、宋恕等均在近代学术界享有盛誉。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特殊历史阶

3、段,他对于传承以经学为核心的“国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对晚清学术乃至日、韩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晚清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俞樾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1972年台湾出版的《俞曲园学记》(曾昭旭著)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一部著作,它对俞樾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系统评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俞樾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大多局限于文学、方志学、考据学、中医    二、过于强化经学的致用功能,具有以学术比附道德教化的倾向俞樾不仅对传统道德持保守立场,还特别重视道德实践。他一生以“卫道”自任,俨然传统道德的守

4、护神,维护、表彰和阐扬传统道德,似乎已溶进他的生命之中。早在河南学政任上,俞樾就特别重视人伦教化,曾上疏奏请以公孙侨从祀文庙,以圣兄孟皮配享崇圣祠。罢官以后,他仍以人伦风化为己任,自言不敢“默然而息”[2](卷四,p.1),于“名教乐地”“未肯多让”[11](卷五,p.8)。他的杂文集收录约750余篇杂文,其中关系妇女的有130余篇(含夫妇合传),都突出歌颂“妇德”这一主题,其他杂文也以表彰忠节、孝行、义行为主,即使普通的人物碑铭亦多突出碑主德行。在他的诗集中,表彰忠孝节烈的内容也不少。他的笔记小说则几乎完全以“劝善”为

5、主题,“刲股疗亲”、“以身殉夫”等愚昧行为都被作为正面典型大力表彰。他主持修撰的地方志,同样是这方面的内容连篇累牍。因此,当时人们对俞樾便有善于“写德”的评价。俞樾强烈的“卫道”精神直接影响到他对经典的校勘、训释以及学术取向。他在校释群经时,一旦涉及道德教化,便会陷于先入为主和主观武断。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论语》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俞樾训释曰:“季氏聚敛,乃民聚而非财聚。盖冉子为季氏宰,必为之容民蓄众,使季氏私邑民人亲附,日益富庶。”[12](卷三十一,p.1)《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俞樾在训

6、释中强调,子贡并非不受教命,只是“不受命于官,而自以其财市贱鬻贵,逐什一之利”。[12](卷三十一,p.1)《论语》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俞樾训诂该句时指出,两“不”皆语气词,“分”为“粪”之误,因谓“不勤,勤也;不分,粪也”。他认为此乃丈人自言:“惟四体勤,五谷粪而已,焉知尔所谓夫子!”并非以此责子路。[12](卷三十一,pp.7~8)《尚书·泰誓》云:“时哉弗可失。”俞樾认为:“武王为天下除暴乱,非争天下也。”因谓武王不可能有如此不仁之言。他断言:“《泰誓》之伪,即此可见,若徒推求於字句之间,抑末矣!”[2](

7、卷二,p.8)以上训诂虽异于前人之说,却并没有多少确凿的证据,多为推论之言。揆其意,盖以为前人笺注有损圣人及门徒作为道德典型的形象,故出此言。俞樾之经说,诸如此类者尚有不少。不仅如此,俞樾品评历史人物亦往往从道德教化出发,常以因果报应为说。例如他论晋文公:“有阴谋者,必有阴祸”;晋祚之所以不永,实乃晋文公“谲而不正”之报[2](卷一,p.2)。他论马援亦与此相仿。为了宣扬因果报应,俞樾颇佑《左传》以成败论人。他说:“孔子作《春秋》,微其文,约其词,於当时诸侯大夫之罪,未尝斥言之也。夫使当时诸侯大夫之罪而皆著於后世,则人将

8、以天道为疑,天道不信於天下,而天下乱从此起矣!”因此,他认为《左传》以成败论人,于齐之陈氏,晋之韩赵魏,以及陈、蔡、江、黄诸国,皆著其所以兴之之理,使善有所慕,恶有所惧,是“深得圣人之意”。他还强调:“左氏不以成败论人而务得其实,则可免后世之讥,然其为天下祸且愈以烈。”[2](卷二,p.5)由此不难看出,俞樾本人未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