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3683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田茶 李军 韩彩芝 马景臣 齐顺祥 郝志勇 张志勇 陈吉朝 赵卉 张艳红 王锋 张勇 毕胜利【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1~19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采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948%下降为146%,抗HBc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3381%降至594%,抗HBs阳性率6213%,显著
2、高于免疫前水平。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出现HBsAg的机率是母亲HBsAg阴性儿童的335倍(OR)。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效果;多因素分析 河北省正定县从1986年开始对试点乡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迄今已有19年。为探讨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预防效果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
3、方法 11对象 (1)材料:1983年在河北省正定县检测1~1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3?017人份,其中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48%,3842%和3381%。(2)接种对象:1986年开始,选择正定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试点乡的8个自然村,结合农村逐月计划免疫日程,逐年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12方法 (1)疫苗接种: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10?μg乙肝血源疫苗,1997~2001年改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基因工程疫苗,2002年以后使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
4、产的重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2)血清标志物监测:2005年,对1~1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剂接种及时率进行调查;采集1~19岁儿童血清3?013人份,于11月份使用固相放射免疫(RTA)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别检测HBsAg、抗HBc、抗HBs。按全程接种、2针接种、1针接种和未接种分组,比较阳性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3)判定标准:HBsAg的S/N值≥100、抗HBc的CO/S值≥20、抗HBs的S/N值≥50判定为阳性。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乙肝
5、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剂接种及时率 至2005年,1~1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剂接种及时率平均分别为6827%和6600%;1994年之前,全程接种率为40%~70%,平均为这5505%,1994年后全程接种率明显上升,平均9945%,1994年前后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2,P<0001)。1986~1988年期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3370%~4680%,1988年后逐年提高,1994年后达到95%以上。 22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表1)表1实施乙肝疫苗免疫后1~19岁儿童与青少年乙肝
6、血清标志阳性率(略) 2005年血清检测结果显示,1~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平均为146%,与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948%比较,降低857%(χ2=1874,P<0001);抗HBc阳性率由免疫前的3381%降至594%,下降824%(χ2=7349,P<0001)免疫后抗HBs阳性率6213%,与免疫前比较有较大幅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1,P<0001)。.L.编辑。 23乙肝疫苗群体免疫效果多因素分析 (1)HBsAg阳性率:3针全程接种组、2针组、1针
7、组和未接种组分别为035%,171%,800%和851%,其中3针全程免疫组最低。父母HBsAg均阳性、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阳性组,其子代的HBsAg阳性率依次为300%,1795%和468%,均高于父母HBsAg均阴性组的063%(P<001);母亲HBsAg阳性者,子代HBsAg阳性率亦高于父亲HBsAg阳性组(P=0002)。(2)Li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表明,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对回归方程的贡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引入回归方程;而乙肝疫苗是否及时接种和父亲HBsAg携
8、带状况对回归方程的贡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引入方程。Ligistic回归方程为Ln(P/1-P)e(-3094?7+3512?5X1-1115?1X2)。其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