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编者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华和核心,其理论体系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它是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进行课程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黎君及部分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撰写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章,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陶行知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并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
2、的,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其理论体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套新型的、进步的、科学的教育理论,而且也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对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改 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只有付诸实践,加以落实,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为此,实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3、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要分别开设陶行知诗歌小小木工手工编织等校本课程,很好地践行了陶行知教育的根本变化是生活之变化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受面包的教育的主张。实验学校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人类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变革,自然地引起了教学场所和时间的变化,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续,由学校向社会、家庭延伸,促使小课堂与
4、大社会沟通,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亦确立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提出三项主张:一是先生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二是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为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各实验学校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教学相长的传统理念,落实了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师与生、生与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平等互
5、动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当然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各实验学校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以此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学做合一。做是实践,是探究,是在劳力上劳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过程。陶行知在杜威五步思维法上再加一步行动形成的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
6、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的六步思维法,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验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学习,以做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评价上,各实验学校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时时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 二、以生活教育理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只有不断探求新知识来丰富自己,才能把教学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使学生在课堂上
7、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信息。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同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他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追求的教育理念,无疑会给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启示、借鉴。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生活教育运动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都体现了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基本精神。各实验学校为不断提升校长、教师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听专家报告、参观考察先进学校,申报课题立项、撰写科研论文,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成长,并逐步学会把感性的体验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三
8、、以陶行知奉献教育的精神带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爱生情感,才会任劳任怨地培育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