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

ID:963542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_第1页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_第2页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11月18日至20日,“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主办者为上海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在研讨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纷纷就相关议题发表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王晓明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困境出发,在发言中率先提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意在重新恢复现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思想的互动关系,以应答社会和文化现实,特别是融于其间的重大精神问题。现代文学研究显示出与研究者所处的当代社会政治、文化或精神现实的直接联系,使它具有了鲜明的“当代性”。其大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2、是接受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控制;二是对研究者所处的当下重大的社会、精神和文化问题的敏感,对尚未被主流接纳的思想萌芽的呼应,以及与当代最活跃的社会思想之间的互动。但进入90年代后,当学界开始检讨80年代的“激进主义”、呼吁建立学术规范时,现代文学研究界也相应地提出要安守本位,不应过执“当代性”而背离“学术性”。受这一主流倾向的影响,90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在搜罗细节、体现学术规范等方面颇为可观的著作,但思想的锋芒和艺术的敏感却日渐淡薄。该如何看待现代文学研究愈益疏远后一种“当代性”,愈益“专业化”、“学科化”的现象?以上思考,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向上的回应、

3、争论和探讨。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学术规范”与“思想锋芒”、“艺术敏感”的关系?夏中义从学术积累和传承的角度出发,强调建立学术规范原是为了精神和思想价值的强化,而非淡出,且不应将“思想”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对社会现实和公共问题的应答。陈思和更呼吁要回归专业研究领域,强化文学研究的“岗位意识”,在具体研究中带入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在他看来,80年代的那批优秀的现代文学研究者正是以这种审美的、精神的层面,间接地、却又是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回应了许多重大问题,从而复兴了整个现代文学研究。钱理群则对当下学术的生存环境和学院派研究的利弊作了清理。在学术界所面临的体制化和商业化这两大危

4、机面前,他既赞成提倡学术规范,因为真正的学院派研究有利于维护学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他又警示出其陷阱所在,即或者是沦为智力游戏、惯于对材料作技术性操作而丧失学术生命力,或者形成限制和压抑性机制而导致学术霸权的出现。其次、如何分析和理解“全球化”趋势,进而拓展真正的“全球视野”?关于“全球化”自身所蕴含的某种悖论,不少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有所意识。一方面,各地域特有的文化符码正逐渐被某种“标准文化”所整合,致使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认同普遍陷入困境;但另一方面,全球化所施加的种种影响和压力,也在不断地提醒并强化着人们对自身所处的民族、地域、宗教、性别、阶级、语言等问题的深度理

5、解,从而有可能以更复杂的眼光、更理智的态度面对这一切。王晓明认为,所谓全球化,抽象说来是指原本互相隔绝的地区逐渐联为一体的进程,而从具体来看就是指各地区如何联结起来的方式问题。因此,他提出:既然人类不可避免要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联结为一个整体,那么能否在目前情况下,共同来争取一个不同于西方主导模式的、相对较为合理而公正的联结方式?第三、如何发掘和处理“本土经验”,藉此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就此问题,不少学者提请人们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1949年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学”问题。蔡翔指出,中国在1949年后的历史和文化并没有脱离现代想象,此间,文学起到了

6、极为关键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倘能全面考察社会主义运动的文化想象方式,就有可能提取出某些经验,成为我们新的想象资源。钱理群也强调,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又拥有多种不同的实践模式。如果寻找本土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最主要、也最特别的中国经验。与此相关,薛毅提出了一系列观点,认为对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专制主义的批判,应该纳入到对现代性的批判之中。重新定义“文学”现代性,重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不是以西方的标准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现代文学进程,而是从中国现代文学内部寻找标准和方法。第四、如何理解和把握“作为视野和方法的文化研究”?为使现代文学研究在当下的全球

7、化语境中重现生气和活力,不少学者都认为应当引起新思路,扩大学科领域,调整研究视野,而“文化研究”在此给人以很多启发。罗岗首先廓清了目前对文化研究的种种误解,指出将文化研究当作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新潮,甚至视之为用学术拥抱流行文化的最佳藉口,这恰恰有悖于文化研究的精神。与其将文化研究当作一套固定的理论家法和知识谱系,不如视之为某种批判的实践精神、开阔的理论视野、灵活的分析方法和权宜的介入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研究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介入,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机和活力。倪伟进一步分析了“作为视野和方法”的文化研究的其它优势,诸如与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