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诗与中职语文的生命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诗与中职语文的生命教育唐诗与中职语文的生命教育 .L.在台湾学者林吉基看来,生命教育就是透过具有生命内涵课程的教学与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生命意义与价值,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最后学会包容、接纳、尊重他人的生命,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生命教育。北师大教授肖川也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为了主体的和幸福自由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在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成绩和纪律较差的学生,由于考不上高中,中职学生大多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生命,近几年校园里学生群殴事件也频有
2、发生,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缺乏人生价值观、缺乏对人生目标追求,不懂得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生命意识的薄弱,这也反映了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我们有责任把生命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来,透过语文课堂通过我们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学生、通过文学文本中的意象、风骨、召唤结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对于生命的认识,道家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把自然放在宇宙的最高地位,要求人必须遵循自然之法则。儒家则认为存在和消亡,是生命意识的两大主题,在儒家思想体系中
3、持守着一种执着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以直接服务于政教伦常,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儒家没有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前既得的时间里,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说:未知生,焉知死。那么究竟人追求一种怎样的人生呢?唐代的诗人们透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看法。但由于受中国传统生死观的影响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在唐朝的前期和后期,唐诗中表达出了不同的生命意识。在初唐和盛唐由于国家稳定、经济走向繁荣,从诗歌中体验出了强烈的积极入世、热情奔放的生命意识,到了晚唐由于政治腐败,国家
4、衰弱,诗人们从诗歌中流露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人们往往通过诗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诗歌是生命意识非常集中体现方式,在唐诗里面诗人们或透过植物、或透过酒、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来描写抒发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生命的价值追求。因此,我们可以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 1从唐诗中领悟积极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生命,积极进取 在前唐和盛唐由于国家逐步走向繁荣稳定的局面,唐朝的知识分子们一扫对前途的迷惘渺茫的阴暗心理,在诗歌流露出了不少昂扬奋发自觉自励积极进取的人生意识。如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见李北
5、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收。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在唐诗人笔下,掩饰不住的是奋发进取、珍惜时间建功立业的豪情。相反,在今天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人的生活压力加大,我们发现在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学生自杀事件,这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正如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通过我们的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教学是我们体悟生命意识的最好场所,如在讲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与李商隐《乐游原》里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进行比较,从人生苦短时光易逝角度,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志存高远,有所作为,不要虚度人生。 2从唐诗中体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学会关爱他人和社会 晚唐时期,位卑不敢忘忧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家大事好像应该是位高者份内事,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许多诗人透过他们的诗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如杨炯在他的《从军行》中透过一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唐诗中丰富的爱国主义题材,培养学生
7、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让他们懂得接纳他人、关爱他人和关心社会。例如在讲到杜甫的《春望》时,我从首先让同学们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然后我从诗的语言入手,抓住感时.L.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透过对作者移情用法的分析,让学生从中体味作者连花鸟都因伤时恨别而不安,闻鸟声而想到家人的感伤心情,从而深入地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所说的:杜甫复归于儒家。诗的儒化。可见,杜甫的诗最能体现出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杜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爱国,还表现在他能关心、体察地
8、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如在分析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杜甫身处床头屋漏无处干,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情况下,还能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这难道不正是诗人仁爱精神的一种表现吗?相信在物欲横流,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