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ID:9631643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_第1页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_第2页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内容提要】尽管在其他文史领域,学者们已经注意到图像资料,但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研究者或者囿于“言为心声”的观念,或者觉得文字二  图像不仅用模拟(simulation)表达着取向,以位置(position)传递着评价,以比例(proportion)暗示着观念,更以变异(variation)凸显着想象。在古代图像中有意识的位置安排、大小变化是很常见的,像家族祠堂的人物图以昭穆次序安排,统统画成正面端坐像,就是作为秩序的象征(symbolofsystem),而山水画中人物的渺小,也已经被艺术史家指出它隐含了某种溶入自

2、然或追求静谧的取向,古代帝王图常常将帝王的身躯画得格外高大而将侍者画得相对渺小,就表现着一种对地位与权力的仰视,而明清版画中把理想女性想象成削肩纤弱的模样,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性中心的强势地位和缺乏自信的性别意识。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古代中国以地图绘制中的中与边、大与小、上与下来表达着当时关于民族、国家和文明的观念,也表达着某种焦虑和不安[24],而《职贡图》、《王会图》或《朝贡图》,则把异国人物不仅画得“非我族类”,而且多少有些变形,正是在这样的变形中,表现着天朝大国的自我意识。  思想史研究者已经指出,古代中国思想向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从“

3、天朝”的想象中走出来,进入“万国”并峙的时代,从而对于自我的理解从“天下”到了“中国”[25],可是,当古代中国这种自我文明永恒高于四裔的自信一旦丧失,传统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就将出现裂缝甚至崩溃。可以证实思想史中的这一论断的三  依照想象绘制图像,当然有因羼入偏见的想象而产生的变形,在图像与图像之间的临摹、复制和传写中,也会发生差异,除了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另外的原因,比如羼进了来自传统的习惯、想象甚至偏见等等。于是,思想史可以把图像翻刻、临摹、转写、抄袭之间发生的差异,看成是一个历时性过程,由于在由此而彼的变异中羼入了观念世界的内容,因此,这种不同的图像

4、之间就有着思想史需要研究的问题[36]。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曾经在比利时鲁汶的历史博物馆参观,看到有一幅十五世纪的油画,画布上画的是一个人体骨架拄着一把铁锨,背後画了一些作为陪衬的风景,据说,画风景是科学插图和艺术图画还没有分家时常有的事情,当时人常把风景和人体、机械同画在一起,就像当时的世界地图在空处总画上一些奇兽怪鱼一样。这幅画後来被用在荷兰出版的一本描述人体结构的书籍中,描述人体的骨架结构(Skeleton),而这部书由传教士罗雅谷(1592-1638)等人翻译到中国,题为《人身图说》,这幅图也就被照样翻刻下来,叫做《周身正面骨图》;据比利时的锺鸣旦教授

5、(NicolasStandaert)告诉我说,这部书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他仔细看过,翻刻的图画还不止此,比如除了这幅正面的,还有一幅背面的骨骼图《周身背面骨图》,而另一幅描述人体的图(Humanbody),也被中国版《人身图说》画了下来,叫做《正面全身之图》,只是这些画上,都多了一些子丑寅卯之类中国标志方位的文字【图十】。当然,图像的翻刻是常有的事情,虽然不那么准确,但也大致不差,就算加了一些文字,也不过是“格义”,中国人用五脏配五行是古老的习惯,而五行与天干地支相配也来历久远,怨不得翻刻时画了蛇又添了足。有趣的是,锺鸣旦教授发现清代罗聘所作的《鬼趣图》,里面所画的鬼

6、居然就是套用了西洋人所画的这些骨骼图像,这倒是一种很有趣的挪用,把科学性的插图变成艺术性的绘画,把人体骨架成死後鬼形,羼入了阅读者和观赏者的文化想象,恰恰这种匪夷所思的变化中,有着可以细细琢磨的意思在[37]。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像中国泉州与日本长崎把观音想象成圣母,或者有意把圣母绘制成观音,除了避免宗教迫害之外,在观音与圣母的关联中,是否有一种对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解释的意味可以分析,而明蔡汝贤的《东夷图像》中的《天竺图》,则把天竺(实际上是印度果阿地区)人当时信仰天主教的圣母也想象并画成朝拜观音的样子,只是观音多了怀抱婴儿[38],这种想象中的变异究竟有什么意味

7、?再如,还有一种有意思的变异出现在道教资料中,《道藏》中有《五岳真形图》,按照李约瑟的分析,这个六朝道教[1]这种形式的图书已经相当流行,除了郑振铎书外,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也有不少出版物,这里仅就手边藏书,略举几例,如吴方撰文,齐吉祥配图的《中国文化史图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杨义、中井政喜、张中良等编《中国新文学图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陈平原、夏晓虹主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2]如康无为(HavoldKohn)《画中有话:点石斋画报与大众文化形成之前的历史》(Draassculture),载《读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