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

ID:9631455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_第1页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_第2页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_第3页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_第4页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屯堡人商业智慧的历史探析    在贵州安顺方圆百里的范围内,自明代以来一直聚居着数万与众不同的男女,他们服饰秀美,语言独具风格,民俗民风浓郁,建筑奇特。他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无论是服装、语言还是生活习惯均有明显区别,志书上称为“屯军堡子”,当地人称为“京族”“大脚”,因而被外乡人以为是一种不知名的“少数民族”,然而他们所讲的依然是汉语,只不过语音语调有些独特而已,所以又被称之为“老汉人”。实为明代屯田制在安顺实施所构成的带有军事性质的屯、堡、官、哨、卫、所、关、卡等村寨所形成的独特社会群体,后因“迨制既废,不复能再以军字呼此种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于是遂以其住居名而名之屯堡人”(《安平

2、县志?民生志》),时至今日,虽因时代的变迁、屯田的废除、移民的涌入,本来意义上的屯堡已有所扩大,但在以安顺为中心,东到平坝、西到镇宁和关岭、南到紫云、北到普定,方圆1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散布数百个屯堡村寨约30余万人,依然传承着屯堡人的典型特征。自明代以来,黔中安顺不仅赋予屯堡人厚重而独特的文化,也为屯堡人经商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展示了屯堡人善于经商、令人惊叹的才能,六百年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屯堡人独具特色的商业智慧。    一、明代镇守西南边陲的举措演绎了屯堡人经商的历史    1.“军屯”的设立使“商屯”的产生成为现实  明太祖朱元璋以农民起义夺取政权以后,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

3、调北征南”,并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征南平滇战争结束,朱元璋乃命征南万余将士镇守云南,约二十万将士屯驻贵州,而当时普定卫周边的驻军达十余万之多。面对因战乱导致的大片土地荒芜、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和遭到严重破坏的西南社会经济,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镇守边陲和稳固疆土,朱元璋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以安将士之心。据《安顺府志·地理志·风俗》载:“其可考据者,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当时之官,如汪可、费寿、陈彬、郑其作四正,领十二操屯军安插之类,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因屯军之地“地僻处而输粮艰”,故打粮以给军饷非长久之计,为解决军粮问题,朱元璋下诏大军“屯田自食

4、”,既可使“兵无更调之劳”,又可使“粮无飞挽之苦”,是以推行屯田制度,以屯田作为“定边之计”,置官设卫,奖励屯田垦荒,使“天下卫所州县军民皆事垦辟”据《明史·食货志》载:“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此谓之军屯。由于军队的屯种依然不能解决自给,缺粮现象依然严重,组织运粮则劳力不济。如永乐元年(1403年)镇守贵州的镇远侯顾成言:“康佐(今紫云县)距安南卫(今晴隆县)三百五十里,往复半月,人负米三斗,止足途中之食,故累岁有亏”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从外地调运粮食以解决军屯不足是相当困难的,为解决当时驻军的生活所需,官府遂招募商人来贵州纳米

5、换取盐引,分销各地,“商屯”应运而生。  2.“商屯”使屯堡人走上了经商之路  《明史·食货志》载:“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谓之商屯”。贵州在明代是通往云南和沟通川、湖、两粤的战略要地,设有许多卫所,因而军屯特别发达,而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其区位优势使之成为“调北征南”大军的必经之地,镇守边陲的屯军达十万之众,军屯尤为发达,同时带动了商屯的繁荣。所以明代“商屯”因“军屯”而设,成为军屯的重要补充。  为发挥商屯的作用,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官府不断给予经商者各种优惠,据《太宗永乐实录》载,(永乐十七年九月)贵州都司普安卫言:“本卫山多田少,不足军士屯种,且

6、舟楫不通,别无馈运,准令召商中纳盐粮以给军士。在例,川盐每引米八斗,今经一年,决无中者。乞将旧定则例减半纳米,以来客商,庶几边储有备,官民两便”。就是在整顿边民秩序以安其所在的过程中,对经商者依然是给予宽待,据《宣宗宣德实录》载,(宣德元年三月),“今天下攒造黄册,宜清理户口钱粮。比闻各处逃民有依军卫屯堡及藏匿别府州县不回原籍者,请条例榜谕,务在遵守,违者必罪不宥……除有隐商客外,但系他处人民,即报官拘审,发回原籍”,足见当时官府对商屯的高度重视。洪武六年,(1373年)贵州实行“开中”,当时贵州卫奏:“岁计军粮七万石,军食不敷,宜募商人于本州纳米中盐,以给军食”,即因储粮不敷而开中纳盐粮。

7、当时贵州因缺粮、缺盐的现状,导致“开中”很盛行,“开中”的地方盐商也可从外地转输粮食或就地收购少量粮食,但主要还是实行就地招民屯种,收粮以换盐引,所以“开中”虽不等于商屯,但凡有“开中”的地方都可能有商屯存在。商屯的出现,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促进了食盐的运销和边疆的发展。  3.“移民就宽乡”政策壮大了屯堡商人的队伍  为解决了江南人多地少和西南人少地多的两对矛盾,太祖初,下令实施“调北填南”“移民就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