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ID:961603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_第1页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_第2页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_第3页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手机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概念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所谓新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移动电视、互联网络、触摸媒体等。发端于四大传统媒体之后,新媒体被列为当今世界的第五媒体。  1手机媒体特征简析  在众多的新媒体中,计算机和手机占有最为显著的地位。相比于计算机,手机媒体的发展更为迅速。据调研机构iSuppli预计,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已经突破40亿人次,中国的手机用于在2009年年末已经达到了7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2.5部[1]

2、。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版《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指出:手机媒体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手机报、手机电视、3G应用已成掌上热点。这预示着手机已从最初的语音通讯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  总的来说,手机媒体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自媒体化。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提出了自媒体的准确定义: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由于脱离了专业技术的束缚,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通过拍照和编辑文字在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即时消息,关

3、注其微博的粉丝不管置身何地,都能够犹如亲临现场一般的了解事情的最新动态,做到随时的在场;  2)个性化。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这种从外观到软件选择的自主化使手机被打上了使用者独特的个人本文由.L.收集整理烙印,手机的颜色如何、怎样装饰、加装什么硬件、安装什么应用程序等,都能由手机使用者自行决定与更改,做到了我的手机我做主;  3)广泛性与交互性。最早的人际传播是点对点式的双向传播,主要通过对话实现;由传统传播媒介承载的大众传播是点对面式的传播,也称独白

4、式单向传播。新媒体时代人的自媒体化使裂变式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4)移动性。媒体传播的移动性是指从任何地点用户都能进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特性。媒介的进化是人的选择的结果,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的媒介被保留了下来。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了测算媒体被选择率的公式[2]:即受众或然选择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手机媒体既能提高互联网技术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效率,同时能有效降低这一过程的费力程度,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2手机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传统媒介环境下,传播者、传

5、播内容、传播渠道三者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手机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利用手机媒体渠道同时又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2.1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亲民化,争取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让传播者与受众都趋向于自媒体化,而这种传播角色的转变也进一步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要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第一步就是研究怎样争取更多的受众,让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在这个意义上,是否能够真正说进百姓心坎儿里、是否能始终伴随

6、着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传播,是决定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成败的关键。  智能手机的发展几乎同步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在手机具有无线上网功能之后,真正实现了手机与计算机的网络资源共享,使其在我国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于201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总计5.13亿人,稳居全球第一;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人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传统渠道。相比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受众对个性化与平民化的要求更为突出,怎样既迎合受众的个体品味又能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首

7、先面对的问题  周小华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理论飞跃,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中国实际环境的每一次主动适应。[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从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中找到立足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日常新闻事件及后续报道中,让大众既看到党和政府的工作成果,又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自觉产生与马克思主义的共鸣。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受众范围就不再局限于精英层面和政府层面,而是重新界定为一般民众,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最大限度的争取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2.2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实现靶向传播  当今的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但要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凸显人际交互功能的新媒体,而且要面对具有认知判断独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