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研究

新媒体传播研究

ID:35508668

大小:63.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上传者:U-991
新媒体传播研究_第1页
新媒体传播研究_第2页
新媒体传播研究_第3页
新媒体传播研究_第4页
新媒体传播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传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一2015学年第1学期)学院(中心、所):文学院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课程名称:新媒体实务研究论文题目:新媒体传播功能及其过度使用研究授课教师(职称):韩志强(副教授)研究生姓名:罗詰年级:2014级学号:201420112024成绩:评阅日期: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2015年3月9日 新媒体传播功能及其过度使用研究学生:罗芋指导老师:韩志强内容摘要: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饱受争议和批判的过程,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力量在其发展中既被看做是巨大社会进步力量,也被认为是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功能研究的角度,对新媒体的效用作一些浅显的分析,以其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技术带给社会的福与祸。关键字:新媒体功能分析过度使用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传播形态的不断升级变化,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H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特点,势必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谁也无法在忽视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是市场主追逐利益的重要工具,更成了各种政治力量为实现其政治利益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控制工具。同吋新媒体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格局,受众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对传播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使传播结果向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新媒体研究作为一个重耍的研究方向引起个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当然这种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影响的成就,对新媒体在媒介实践提供了巨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使其不断向为社会提供更多利益的方向发展。一、新媒体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的技术研究所长在1967年提出的商品开发计划,从那之后新媒体开始被广泛使用并逐步扩展至世界范围。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于一个事物的研究,首耍的就是对其下一个科学合理的概念,Z后才能够围绕这个核心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一)新媒体的定义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论定为框架。大体上看,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冇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媒体是指“仅区别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主要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电脑为终端的计算信息网络)和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以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西东互联网服务以及电脑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这两种新媒体可被统称为网络媒体”。广义的新媒体“包括大量的新兴媒体,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技术等新电了信息技术而兴起的媒介形式,包括互联网媒体,也包括传统媒体运用新技术以及和新媒体融合而产生或发展出來的新媒体形式,例如电子书、电子纸、数字报、IPV等”。|(二)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是冇别于传统信息传播结构的非线性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所采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从传播者到受众的线性传播模式,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界限不断地被模糊和交融化,人人皆可成为传播的主体。新媒体具有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交互性、突破时空界限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以及受众中心的最大化等特点。新媒体所具冇的一系列特点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传统媒体陷入巨大的生存竞争中去,加强媒介变革以适应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新媒体功能分析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对社会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看待新媒体对社会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力量,新媒体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但是这种力量是如何发生功用以及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一)引导或形成舆论,影响议程的设置 在我国,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由传统媒体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计划的需要,理性地设置议程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在社会上引起讨论从而形成舆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舆论引导工作,其屮包含着深层的意识形态控制的痕迹。人们在讨论屮却将这种意识形态的传递看做是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注,认为是一种自发的讨论行为,而忽视其是由国家媒介体系所引导和控制的舆论形成机制。相对于传统媒体那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新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受众中心立场完全颠覆了这种信息流动方式。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舆论的形成机制来进行新的舆论构建,它是一种从大众自身出发、非理性的、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新媒体通过对一个事务的关注,引起其他新媒体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从个人的传播行为甚至能够达到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强度。近年来,发生了很多由新媒体爆料从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新媒体发布信息的同步性是传统媒体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是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虽然无法直接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但是新媒体通过其强势的舆论形成体制能够极人地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甚至影响国家的议程,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的舆论形成机制是一种由松散的个人和小群体的自发行为所引起通过网络极强的传播能力在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是一种充满非理性因素的信息传播过程,所形成的舆论既冇正向符合社会发展的,也冇阻碍社会正常运转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成为影响舆论的力量,形成舆论的因素有很多,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受到诸多因索的制约,如国家传播制度、网络传播规则以及社会道德规制等各种限制因素,所以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新媒体的力量,同吋也要注意这种强大的舆论引导力量。(二)颠覆传受关系,改变话语中心我国实行媒体国有制,所有媒体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效益的实现。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意识形态,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过程,其中包含着传播机构背后国家意识的痕迹,虽然现代媒介很重视传受双方的互动,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随时更正传播中的偏差,但这种传播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传者为屮心的传播结构,受众在实质上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所谓的受众能动性只是表现在对媒体所提供的议题中选择的权利,话语权始终掌握在传播者手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种以传者为屮心的话语屮心地位,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每一个使用新媒体的公众都可以对社会事务发表意见,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可以自出发表意见,而且这种自由意见的发表深刻地改变了传播媒体对舆论场的绝对影响,普通公众也可以通过新 媒体信息的自由发布,在网络传播的强大动力下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传统的话语结构被新媒体所消解,受众借助新传播媒介对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增强,通过口由意见的发表对社会事务形成冇效的干预,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小型媒体,曲个人完成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更为广泛的发言机制,能够借助新媒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形成类似于哈贝马斯所提岀的“公共领域”,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主的健全捉供冇效的支撑。但是,新媒体不是万能的,我们耍时刻警惕新媒体的负功能,积极防范利用新媒体散播危险言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混乱的行为。(三)提供多样化内容,消解内容的权力结构新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可以向受众提供海量的信息,大数据时代据此到來,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不开这些数据的影响,整个社会就是出一组组人数据所组成。新媒体提供的内容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海量的数据存储是任何传统媒介所无法承载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任何需要的信息内容。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向受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世界的机会,人们在纷繁的信息流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接收。新媒体所捉供的内容既拥有纸质媒介提供的深层次、高端的精英文化,也具有电了媒介所提供的通俗文化,以新媒介为传播载体的海量多类别内容将通俗与精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向受众提供了多层次、多类别的信息服务。从更深层次分析,可以看到这种内容的不同组合方式带来的是对于知识权利关系的重新划分,精英文化不在高高在上仅限于精英阶层,通俗文化也不是不堪入目仅流传与普通下层人群。对知识占冇的重新结构对丁社会的发展具冇重大的推动作用,权利的消解能够有效推动民主的进程,缓和社会的孑盾,是社会趋于稳定,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不过,现实并不是按着这个方向所发展,在数字话技术的革命中,曲于部分人能够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他们就会比缺乏这些条件的贫困者拥有更多获得信息的机会,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了的便利和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社会被信息技术分成了“拥有者”和“匮乏者”两个部分,并且他们之间的差距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大,这就是被学者们称z为“数字鸿沟”的担忧。因此,新媒体在通过提供海量信息内容消解知识权利结构的同时,也完全出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利用新媒介进行变革的同时要时刻提防新媒介技术带来的负作用。 (四)麻醉受众,削弱民众批判能力我们而面提到过,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已经被各种政治力量所关注,作为一种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强大影响力的新兴媒介,政府自然不会放弃其不可多得的社会控制力。新媒体虽然较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自由度,但它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国家政策,对其更是拥有生杀大权,虽然不是通过直接的法律政策对其内容进行管理,但是政府依然会通过英他各种必要条件对新媒介产生影响,从而使新媒体的发展顺应国家利益的要求。与此同时,新媒体在对点击率、关注度的追逐中,不断拉低媒体的最低限度,用庸俗、娱乐化、轰动性的消息來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迎合社会上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结果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媒介应该发挥的作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果。普通受众每天被包围在娱乐性、庸俗化的媒介语境中,人们关注的不在是什么军国大事、国家发展,却更多地关注一些奇闻异事、娱乐消息。新媒体利用英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是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提到很高的位置引起全国的重视,就是把非同寻常的事情淡化成微不足道的事情。新媒体似乎也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受众丧失了更多的木该利用海量的信息来行使公共权力的机会,人们被限定在被设定的舆论环境屮发表见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政治批判意识在不断弱化,这种去政治化的方式可能对维持社会现冇秩序冇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更可以称Z为一种“愚民政策”。在新媒体所造就这种信息环境中,人民成了一群情绪化的、丧失理性的群集,在新媒体引导下对某一问题或某些人进行全社会的声讨或赞扬,人们的批判能力变得越來越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会越来越低,从而导致人们更容易受到权利的影响和控制。三、新媒体过度使用问题在大众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冇趣的现象,一个新媒介刚出现吋,社会往往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的新事物,能够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使社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被描述成一个让中国和世界连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翻译成屮文,引起轰动,成为屮国数字化的启蒙教程。大众媒体把互联网描绘成一个没有国界、具有海量信息、平等互动、方便快捷、充满共享互助精神的乐园。2但是进入21世纪以來,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 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吋,屮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讨伐互联网的潮流。各种网络犯罪、青少年网络上瘾、手机依赖等问题成为新媒体不良影响的证据,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力度。但是严格的说,迄今为止并没冇任何冇说服力的科学证据表明新媒体的使用是这些不良后杲的直接原因,这些不良的社会后果在很大程度上社会齐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新媒体对其只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其不会造成绝对的根本影响,新媒体的负面效用被社会过分夸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新媒体孤立的批判新媒体不会自发对社会产生影响,只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新媒体才会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对新媒体功能的考察屮一定要考虑相应的社会因素。传统的关于新负面效果的研究主要是临床心理学研究和上网行为的病理学研究,这些研究并未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在其屮发挥的作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只冇愿意接受一定的媒体,媒体才能对其产生影响,它认为受众是主动的,应该研究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研究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因此,孤立的研究新媒体的负面功能是没冇任何价值的,是脱离社会环境的实验室研究,它并不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社会上对新媒体的批评过多将这种不良后果归结于媒介本身,而忽略了社会因素和受众主动性的影响。(二)社会问题的转嫁新媒体是与我国的发展转型同步发展的,在改革的转折期击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乂有很多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诸如手机诈骗、网络犯罪、电子经济犯罪、网络传销、色情交易等新型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犯罪分了所利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新媒体技术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替罪羊,大众媒体公众的注意力引向对新媒体技术的批判,忽视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政治经济原因,将社会矛盾和问题化解到最小的程度,缓和社会冲突,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权利的稳定秩序。(三)以偏概全,以部分现象否定新媒体整体人们总是容易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定整休的情况,对于新媒体的过度使用问题也是如此。比如现在人们对手机依赖、上网时间过长的关注,就自然而然的认为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如造成家庭关系的疏远、网络成瘾问题等,但是至今为止并没冇明确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纵观媒 介发展史,我们从未担心过看书看报成瘾,但是在电子媒介产生后对于这种过度使用的批判就从未停息,这里面既有着印刷文化对视觉文化、电子媒介文化的偏见,同时也有着人们对自己和社会权利部门逃避责任和降低认知不I办调等方而的原因。尤其是媒体大量报道少数非随机的奇闻异事,容易使受众产生错误的印象,使受众以偏概全的认为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从而对新媒体报以偏见。以上的这些观点并不能完全归纳新媒体过度使用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通过此去认识和理解新媒体并不是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新媒体的正负功能,以其借助新媒体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全而发展。四、结语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功能、新媒体的过度使用等方面对新媒体作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结构,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口常生活产生重耍的影响。我们既不能过分崇拜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也不能把新媒体作为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对新媒体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要坚持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屮进行考察,新媒体产生作用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媒体不可能孤立地对社会和受众产生影响,新媒体的传播过程涉及诸多的其他因素,既冇社会因素,也冇国家政策和受众层而的制约。只冇正确对待新媒体的正负功能,才能使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作用,向着健康民主的方向不断向前。参考文献[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巴伦•里维斯、克里夫•纳斯:《媒体认同:人们该如何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4]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威: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彩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