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

ID:9603705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_第1页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_第2页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_第3页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_第4页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  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离、隔绝状态,对台湾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殖民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台湾地区走上了一条与大陆明显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使台湾民众在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与大陆同胞迥然相异的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设计集体认同的出发点,对大我群体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从社会记忆的视角深入分析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文化的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    早期的台湾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主要来自闽粤两省。

2、伴随着移民以及此后清朝府县的设置,中华文化自然传播到台湾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传统方面,如儒释道等精致文化,同时包括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伦理制度、家族制度、教育制度等在台湾地区深深扎根;二是小传统方面,如台湾民众在方言、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同其闽粤移出地的民俗文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是语言方面,台湾民众主要使用国语、闽南话和客家话三种语言,而这三种语言均来自大陆;四是国民性方面,台湾民众和大陆同胞在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层面上也体现了深刻的一致性。日据时期,尽管中华文化受到日本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民众在语言文

3、字、传统道德、民间风俗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保持了中国式的风貌,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战后,台湾回归祖国。国民党当局高度重视台湾地区中华文化的重建工作,如重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系统,成立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等,这些举措对恢复台湾民众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记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台湾地区较好地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台湾民众较好地保持了中华文化的社会记忆。  但是,台湾民众的社会记忆在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为社会记忆的形成和发展脱离不了客观给定的社会历史框架,尽管两岸的历史发展有着众多的

4、共同性或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日本殖民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台湾地区走上了一条与大陆明显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使台湾民众在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与大陆同胞存在明显差异的社会记忆。如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殖民者极力推行同化政策和皇民化政策,企图以日本文化取代中国文化。在经过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之后,尽管台湾地区仍然保持了中华文化的风貌,但这种中华文化无疑遭到了极大的削弱。日本文化己经嵌入台湾社会,成为台湾民众挥之不去的社会记忆,成为影响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岛内推行高压

5、统治,政治腐败盛行,从而酿成二二八事件等一系列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对台湾民众的社会记忆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同时,国民党当局对大陆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极尽丑化宣传之能事,使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治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上述这些特定的社会历史框架,使台湾民众形成了与大陆同胞明显不同的社会记忆,并呈现出复杂化的社会心态。如有学者将其总结为悲情心态、出头天心态、台湾人优秀心态、小国寡民心态、对祖国的亲切感与疏离感、对日本的对抗与亲近等六大心态,这些心态充分反映了台湾民众社会记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社会记忆是大我群体设计集体认同的出发点,台湾民众复杂的社

6、会记忆对其国族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台湾民众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记忆,大多数台湾民众在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历史叙事中理解和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但另一方面,差异化的社会记忆又使这些认同相当脆弱,因为社会记忆依赖于社会环境,正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加以定位。这种社会环境大致可分为两大领域:一种是生活经验领域,如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我们的父母、朋友或者其他什么人向我们进行的经验叙说。这种经验叙事会对人的记忆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另一种是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指政府和学校对主流文化或意识形态的灌输。尽管后者也

7、会对社会记忆和国家认同产生深刻影响,但只有和前者相一致时,这种社会化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才能真正触动人心。台湾地区是在国共对峙、两岸隔绝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开展其现代化进程的,台湾民众现代化的生活经验或社会记忆主要局限于台湾岛内,这使台湾民众生活经验领域所引发的认同与当局灌输的中华民族和中国认同产生了不小的隔膜和差距。这种生活经验的真实感受和政府社会化内容之间的悖离,使台湾民众普遍形成了家国飘零和迷茫怅惘的心理,产生了深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从而使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认同呈现出薄弱性和脆弱性的特征。    二、台湾意识的兴起与台

8、独意识的出现    战后是台湾地区经济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商业的繁荣,人口流动频率逐步增大,教育快速普及,民众知识水准日益提高,资讯沟通亦日趋发达,台湾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台湾民众原有的家族认同和地方认同日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