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

ID:9592492

大小:341.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3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_第1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_第2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_第3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_第4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审核:钱武强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2.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C.

2、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3.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3、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5.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

4、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8.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

5、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9.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早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早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10.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白鲢下降B.绿藻上升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11.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消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

6、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1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13.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

7、、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1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6.生态农业是一个

8、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B.作物轮作、套种C.病虫害的生物防治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