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

ID:958004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_第1页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_第2页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_第3页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体会作者:何春军,张宜新,陈浩樑,赖以毅,吴伟志,卓士雄【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6例及椎体转移肿瘤患者28例。采用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疗效。结果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前154例患者VAS评分平均为7.2分,术后24h下降为3.0分,最后随访时为2.6分。其中95例患者的VAS评分降低≥4分,24例≥3分,23例≥2分,12例<

2、;1分。多数患者在手术次日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1%。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肿瘤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简单,可迅速缓解疼痛。【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肿瘤  椎体属于松质骨,是全身最早发生骨质疏松的部位,骨小梁变细、中断及消失,骨内孔隙增多等现象表现最为典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约占据90%,为非暴力骨折[1]。椎体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椎体恶性融骨性肿瘤,常致病人腰背部剧烈疼痛并丧失活动能力。自2003年3月以来,我们对126例骨

3、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28例椎体转移肿瘤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并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6例,男46例,女80例;年龄62~89岁,平均74岁。126例患者共211个椎体,椎体压缩自T8~L5均有,4椎体4例,3椎体16例,2椎体41例,单椎体65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光子骨密度测定有明显骨质疏松,术前X线、CT/MRI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为1/4~3/4,椎体后缘完整,无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其他致痛因素的影像学表现,

4、临床有持续胸腰椎疼痛的症状和体征,药物及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活动受限,但无神经根压迫体征,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本组椎体转移瘤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6~82岁,平均73岁。28例患者共66个椎体,椎体肿瘤自T10~L5均有,4椎体1例,3椎体8例,2椎体19例,均临床确诊为转移瘤,术前X线、CT/MRI显示椎体后缘完整,无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其他致痛因素的影像学表现,临床有持续胸腰椎疼痛的症状和体征,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体征,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所有病椎中,98个椎体为双侧椎弓根入路,余均为单侧椎弓根入路。  1.2手术操作

5、患者俯卧位,术野常规消毒,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进针点局部麻醉,导针经皮穿刺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深度。导针深度达椎体中心即可。沿导针旋入工作套管于椎体后缘前方约1cm处,退出导针,钻头扩孔达椎体前缘后方0.5cm处,放置球囊于椎体中心略偏前处,注射造影剂扩张球囊,X线透视下观察球囊扩张及骨折复位情况,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终板时停止注射,尽可能避免过度增压球囊破裂。退出球囊,在X线透视下将调配好的骨水泥(处于拉丝期)缓慢注射入椎体,并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X线严密连续观察骨水泥

6、缓慢充盈,严禁骨水泥外漏。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2~6ml(不必强求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患者卧床休息1天,24h后可让患者下床活动。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1.3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体系进行疗效评估。主观满意度分级:1级:疼痛消失,满意;2级:疼痛减轻,满意;3级:疼痛减轻,不满意;4级:疼痛无改变;5级:疼痛加重。1、2级为满意度优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病变椎体高度。  2结果本组154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术后测量患椎椎体高度均有增加,术后随访测量患椎椎体高度均无再塌陷或高度丢失。术后1

7、~3天,胸、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症状加重  者,未出现脊神经损伤症状,其中9例出现骨水泥于椎体前方少量外溢但无症状。28例椎体转移肿瘤术后症状均有缓解,1例手术后5个月死亡。154例患者中142例在术后24h均述疼痛显著减轻,其中95例患者的VAS评分降低≥4分,24例≥3分,23例≥2分,12例<1分。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疗效稳定。平均VAS评分:术前7.2分,术后24h下降为3.0分,最后随访时2.6分。主观满意度91%。本组病例注入骨水泥的量与止痛效果关系不明显。  3讨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传

8、统治疗方法采用对症及姑息治疗,骨折处垫枕和药物治疗等,一般要卧床3~4周。而卧床不仅加速骨量丢失,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同时又增加了再骨折的发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