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4098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活动教学 德育 策略 论文摘要:活动教学在当代教育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它的运用使教学更加开放、灵活,更能体现人性的关照。文章讨论德育应该怎样很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思想和形式,来实施怎样的策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达到德育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缺乏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致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打破在德育中也采取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成为必需。.L.编辑。一、活动教学理论思想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活动教
2、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险、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和谐发展。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二)活动教学的历史背景 活动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
3、溯到卢梭,他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说是活动教学最早的萌芽。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德国赖伊基于“行动教育学”的理论,反对赫尔巴特以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理论,主张以活动为教育的基础,认为感觉、活动是构成意识及获取知识的根本条件,应当特别注意活动性的课程。美国杜威对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原则指导下,坚决反对学科教学,主张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
4、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把活动教学进一步具体化了,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执行活动、评价活动效果。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为后来的活动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教学的特点 首先,活动教学是一种倡导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发展,超越了狭义的“活动”概念,突出了对主体意识发展的追求。因此,活动成当代教育体现人本化思想,充分表现人的本质的重要的教学思想和形式。其次,活动教学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其各方面的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学在客观上弥补了以往教学的弊端
5、,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探究精神得以彰显。由于活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活动的和谐性,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第三,活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教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师由命令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静听者变为参与者,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启发,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计划,师生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四,活动教学是各种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不单纯局限于学生外显的活动,即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和感知活动,还关注学生的内隐活动即思维活动。既增加了学生动手动口的机
6、会,又促使内外活动及时转化;既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其创造精神。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 (一)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做法,在内容上注重政治要求、思想信念而忽视道德规范,把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德育成了政治的附庸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奉行社会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理论以社会需要作为论辩的逻辑起点,过于注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育内容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二)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由于德育教材部分内容滞后老化,只是死板地谈一些陈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东西,已不能适应
7、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能将社会需要有效地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二是德育的某些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道德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如果德育内容的设置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回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疏远、不信任感,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 反观我们的学校德育,一方面,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德育大纲等内容条目而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